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真正的传统,传五千年而不间断,统天地人而合为一,历史积淀之丰厚,文化内涵之深广,举世少有比肩者。但是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来,很多西方人往往只想到四书五经或唐诗宋词,不太清楚相对此类雅文化而言,中国还另有一种同样宝贵的俗文化存在。吉祥语就是俗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虽然它只以生动的语言及由此衍生的质朴图案作为表现的形式,却更像我们民族的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依然融入于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 一、 吉祥语民俗 吉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闻,逢年过节更密集。无论你贫富,吉祥语能让所有人过上快活年。老辈人爱在除夕之夜往自家门上倒着贴一个福字,好教亲友邻居在新年第一天上门来提醒福倒了,而自己会故意听作福到了,借机开门纳福又迎祥。这是巧使他人向自己恭维吉祥语得乐。沿海一带年夜饭风俗,合家会约定不吃餐桌中间那盘有头有尾的大鱼,或者干脆放上一盘中看不中吃的木雕鱼,为的是饭后可以高喊一声“年年有余”的口彩(图一);而在西南地区的山村,男主人还会在正月初一起个大早爬山去砍柴,凑足一捆赶紧抱回来,令开门的妻儿同声欢呼“抱财回家喽”。鱼和余同音,柴和财近音,都是借助谐音的联想自祝吉祥语找乐。另外更有一劳永逸的乐法:千门万户除旧迎新,细心装饰由吉祥语变相而成的图画,挂在新刷墙壁上,贴在新擦窗户上,绣在新缝服饰上,雕在新制家具上……从此居室之内目光所及无处不吉祥,整年一片喜洋洋。 中国人喜闻吉祥语,乐见吉祥语衍生的图案。吉祥语民俗反映出华夏民族热爱生活、达观向上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