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文字•起源 最早象形 青铜器“虎”字像图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志基教授介绍,被公认为保持最初始形态的汉字中的“虎”字,应当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虎簋铭文的两个“虎”字,同时与年代上限可以推至新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比较,可以发现,是画还是字很难分清楚。 究其缘由,刘志基认为,这与早期汉字象形特性有关,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代造字者对虎这种动物的特殊关注。 因为,即使在早期汉字中,具有如此充分的图画性的单字也并不多见。 刘志基强调,虎之所以在古文字中占据如此特殊的地位,是因为这种猛兽对古代先民的生存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是便获得了人们的另眼相看。 虎文字•发展 虎“爪”虎“牙” 字形结构用得多 刘志基说,纵观古文字中最常见的虎字构形,会发现这样的特征:虎牙虎爪,是最被突出的部位,如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虎”。 但文字毕竟不是图画,字形设计创意中,并不能总是将“爪”“牙”两端兼顾周到,于是,“虎”字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突出“爪”“牙”两者中之一的构形。 如金文中有两个“虎”字,将虎的爪子做了极尽夸张的描摹,另一些金文中的“虎”,则只注重了老虎牙齿的呈现。而秦简中的“虎”,着重了老虎爪子描绘,楚简中的“虎”,则明显偏重于老虎牙齿凸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