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架:承载千年的沧桑

2011-11-13 08:16 来源:中华古典家具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衣架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种家具,周朝开始实行礼制,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较早就出现了专门用来悬挂衣物的架子。各个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

    春秋时期,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木施”。《尔雅·释器》:“竿谓之木施。”疏曰:“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曰‘木施’。”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唐代。《宋书·乐志》三古词东门行:“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唐韩愈《昌黎集》五,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十九,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室无完器,木施无完衣。”这些资料证实了衣架的发展史,但都是些文字资料。

    在宋代,衣架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并且有形象的资料,河南禹县宋墓壁画梳妆图中的衣架,它由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出立柱,两头微向上翘,并做成花朵状。下部用两横木墩以稳定立柱,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另加一根横枨,以起加固作用。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墓壁砖家具中,有一衣架形体较大,中间安二道横枨,之间加三支小立柱。上横杆长出两立柱,两头微向上翘。这种形式的衣架,在宋代其他墓葬中常有出现。衣架到明清时期,也和其他家具一样,得到普遍使用和艺术水平的提高,造型和装饰也较前代有很大提高。

    明代衣架整体造型仍保持着传统模式,但用材、制作、装饰尤精。衣架下端以两块墩子木作足,里外两面浮雕回纹,墩上植立柱,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站牙上部和下部分用榫与立柱和座墩连接,两墩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棂格,由于棂格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这样做,既增加了器物的牢固性,又增加了实用功能,实可谓一举两得。棂格之上加横枨一根,再上为中牌子,由三块透雕凤纹绦环板构成。图案雕刻整齐优美。最上的横梁,两端出头,顶端用立柱圆雕手法雕出花叶。各个横材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衣架从选材、设计、雕刻制作,在明代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明清官员头戴乌纱红缨帽,身着前后缀有补子的盘领马蹄袖长袍,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衣袍搭在横杆上,谓龙门架。

    清朝实行“易服”政策,推行穿满人服装,因此朝廷的官服由游牧民族式的皮袍子和战袍演变而来。满族是蒙古人种的北方人,体魄剽悍而高大,所穿的服装体积大,份量重。中国是世界的桑蚕产地,有钱、有地位人的衣服,是由堆花绣凤的绫罗绸缎组成。纯丝的绸缎整形后,不能叠放或重压,更何况这官袍上身,要的就是这精神劲。因此,造就清代衣架的繁华、端庄、巨大,是这一个时期的特征,也是区别其他时代的不同之处。

    清代衣架又俗称“朝服架”,主要挂置男用官服所用,一般放置在书房和主卧内。男主人进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更衣,把笨重的官服脱下来,换成便装。因此,所有的衣架主梁都如同二条仰首的双龙,傲气地横卧在那里,象征着官运享通,其余的如“福”、“禄”、“寿”及各种装饰性花饰,则进一步强调他们的价值观念。

    古时的衣架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演变和发展,传统的款式和现代的实用功能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家居制品,别有一番韵味。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