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国家具迅速发展,也是家具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等,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竞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符合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等各式结构部件。
从10世纪中晚期开始,宋时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高案、高桌、高几也相应出现,垂足而坐已成为固定的姿势,中国历史上的起居生活变革由坐姿开始。
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发展。
元代立国时间短,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抽屉桌,抽屉作为储物之匣方便开取,是一大发明,它更大程度地增加了家具的使用功能,这将归功于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从魏晋六朝至宋辽金元这千余年间,中国王朝不断更替,其中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社会取向一直沿着封建儒家的统治路线。元代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世俗,更多样化的新时代。
宋代以及稍后的辽、金历时300余年,家具发展经历了一个高潮时期,高档家具系统已建立并完善起来,家具品种愈加丰富,式样愈加美观。比如桌类就可分为方桌、条桌、琴桌、饭桌、酒桌以及折叠桌,按用途愈分愈细。宋代的椅子已经相当完善,后腿直接升上,搭脑出头收拢,整块的靠背板支撑人体向后依靠的力量。几类发展出高几、矮几、固定几、直腿几、卷曲腿几等各种形式。
(三)鼎盛期:精雕细琢,炉火纯青
明代,手工业技术比以前大大提高,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专业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对家具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明式家具,是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这种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末家具在造型、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精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从明代开始,文人开始参与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在种类上,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而家具又根据使用者在不同场合的需要进一步细分,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
明末至清初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的演变,出现的新品种最多,它们都是在“明式”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典型风格为主,其材料以红木为主。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整体尺寸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如太师椅就有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多种式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片面追求华丽的装饰和精细的雕琢,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琅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不过,这一时期的家具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四)衰落期:资源困乏,命运可危
到了清朝末年,一方面,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使得家具艺人纷纷改行无心经营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由于红木的生长期长达几百年,过度的滥砍滥伐,使红木资源日渐稀少,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加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红木家具在家具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小。到了上世纪的中后期,红木家具在市场上就更少见了,已经从大众家具变为了小众家具,成为个别富豪和权贵阶层的奢侈品。
近年来,红木资源更加稀缺,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新产品出现。人们从炒作家具走向做木材,这些年人们只能收到一些树根和边角料了,像样一点的上等红木已经见不到了。黄花梨在短短的一年多里,炒到每公斤上万元。小叶紫檀由每吨十几万达到了几十万,一些红木家具算上去比用黄金做的还贵。人们不再去研究制作工艺,不再去关注红木家具的生产。红木家具的使用功能大大地褪化了,成了收藏品和某种象征。从使用到收藏,从收藏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再到疯狂的炒作……,一方面是红木家具价格的虚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红木材料的极度匮乏,表面上看,红木家具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顶峰,而本质上,却陷入了衰败的低谷。
果然,没多久,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狂跌十几倍,那些借钱、贷款囤积红木的商人被“木市”套牢了。
谁来拯救中国的红木家具?如何延续中国红木家具的生产工艺?怎样传承这一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拿什么作为这一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时代呼唤有识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