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居风格中红木家具的继承与发展

2010-06-21 14:25 来源:秦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明清传统家具红木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上至唐宋时期,人们起居由席地而坐,转入垂足高坐的时期,各种高型家具已定型。到了南宋,家具品种和形式已相当完备,工艺也日益精湛。明代家具的艺术风貌一直保持到清代乾隆早期,专家将明代至清初保持明代风格的家具称为“明式”,而这段时期的家具制作中心仍在广东、苏州和北京的内廷,家具得称之为“广作”、“苏作”和“京作”。

  苏州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苏作家具,准确地表达了江南文人的空灵、巧雅、温静的文化气质。在做工上,苏作的工匠为求精工细做,心机算尽地使用每一根材,甚至每一道美丽的纹理。这些“算尽用绝”的心血之作,使苏作家具像苏州园林一样,精巧玲珑而雅气清素。清朝中期,苏作家具开始大量使用红木造型风格,纹饰图案,向繁缛华而不实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明未清初的苏作家具不但是明式家具的典范,也是中国家具文化的顶峰之作,无可争议地代表了中国人对家具的审美境界。

  京作家具,从清中期开始就形成独有的面貌。在前后持续的两百余年里,京作家具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主要是清宫造办处制作或出样监制的家具,其制作者多来自广东、苏州。家具造型也自然而然地集合了广、苏两地的风格,造型趋于方直,即所谓“明圆清方”。皇室家具多爱强调视觉上的庄重、堂皇,喜欢采用其沉穆深郁的紫檀,巧夺天工地雕刻出繁缛、华丽的纹饰,题材多采自商周青铜器。鸦片战争以后,内宫王府的家具流入民间,而木匠由修复转为仿制,木料多用红木或黄花梨。

  民国二三十年,德国年轻学者艾克,以一种纯粹的美学眼光开始收集明式家具。在杨耀先生的协助下,艾克撰著了第一部介绍中国明代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但此书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兴趣和关注,眼见西方人将明清家具大量运往海外,却浑然不觉。

  1985年,在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后,海外收藏家开始涌入大陆收购家具。他们在城乡的旧宅老户搜寻,购买明清时期的黄花梨、紫檀、红木、乌木、鸡翅木以及各类柴木家具。

  这一规模“扫荡”持续了十几二十年,至今想在国内寻找一件明末清初的黄花梨、紫檀家具,难得像大海捞针,而且价格也让中国消费者听而生畏。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古代家具的外流和价格的高不可攀,而是古代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断链。当我们想重鉴一下古人“笑倚东窗白玉床”的风雅时,许多人根本不知明代床榻的历史模样。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