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北京一家“新材新做”的仿古家具制造商,华威董事长汪宏坤说,仿古家具不如真正的古董名贵,但比起普通家具,价格也在四五倍之上。 与中式家具相比,西方现代家具都是板式结构,基本材质就是高密度板,也就是木屑和树枝压合的一种东西,中间肯定要用到黏合剂,做得再好,像北欧生产的那些,也只是黏合剂中的化学有害成分少一点。中式家具则完全是无钉榫合结构,它更符合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绿色环保概念。 中式古典家具的颜色追求原木的本色。这种硬木经过打磨之后,闪现一种雍容华贵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刷漆所无法代替的。“真正好的家具都不刷漆。” 硬木家具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好处,这些材质都是非常贵的,所以它在设计、施工上,当时肯定用的是最好的设计师和工匠,所以它融入了大量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会使很多人在使用它以后有感情因素。就是很多人一件家具使用一辈子都不会厌烦,而且越使越喜欢。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拥有非常辉煌的地位,明至清前期更是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当代著名学者、文物鉴赏专家王世襄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将明清古典家具分为“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稼华、文绮、发秀”、“劲挺、柔婉”、“典雅、清新”共四组十六品。这个时期的中式家具造型艺术,达到了当时世界家具艺术的高峰。甚至皇宫贵族、士大夫及文人才子都对家具设计和制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明熹宗、清乾隆皇帝,及慈禧时期的军机大臣瞿鸿畿都潜心于亲自动手制作家具。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式古典家具收藏爱好者,也以收藏明清家具为主。 中国家具设计界前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名誉会长曾坚对本刊分析道,古典家具在现代社会的复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手工艺文明对工业文明的一次局部胜利,是对现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用了就扔的消费文化方式的一种否定。古典本身即意味着成熟与完美、高贵与经典。历史和文化的辉映,令中国古典家具的魅力在今天大放光芒。 怀旧情绪的渲泄 在喧嚣的北京三环路边上李儒雄的办公室里,那些平时只在一些明清题材历史剧集里才会见到的硬木圈椅、条案、挂在墙上的雕花窗扇,在这满目钢筋水泥的都市深处,传递出一种沉静、熨贴的气息。 李儒雄现任北京连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七、八年前,刚来北京的李儒雄在朋友的陪伴下,去专门售卖古董的潘家园市场走了一趟,眼前那些历经岁月风尘考验,然而简练、完满、匀称、沉穆的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董”,让李儒雄感受到一种无以言传的美,也勾起了于营营役役的现代生活里过得紧张忙碌的他对于从前在鄂西老家度过的少年时代的怀念。这让他产生了购买和收集中式古典家具的念头,乃至沉醉其中,日益坚定。 如今,在他的办公室和他的位于八达岭脚下的私人别墅,点缀着李儒雄花费数百万元淘来的中式古典家具。已堪称古典家具“发烧友”的李,说起行内掌故如数家珍。现在,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古典家具发烧友的圈子。 李儒雄对于古典家具的情结与他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相当关系。“我的父辈都是老师,祖父更是一位旧式私塾先生。我可以说是在古典诗词的吟诵声中长大的。小时候背过的诗文啊,故事啊,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响深远。那些诗境、还包括中国画背后的那种意境,仔细一看背后都有古典家具在里面呢。” 对于古典家具热爱者而言,他愿意将大把的时间用于到像潘家园这样的古旧家具市场“淘宝”。付出大把的银子,得到一套明式红木太师椅、一只束腰方凳或是清式雕花书案,是他们的一项乐趣。他们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各类大小古董拍卖会上,一掷千金地买下某件明代或清代的古董家具单品。 在生活中,古典家具爱好者甚至不惜舟车劳顿将家具运来运去。还在英国工作时,高中就从中国为公司采购了古董家具,用集装箱运到英国;后来公司派他到中国做总经理,又将古董家具全套地运回来。“每次至少都是三五个20到40英尺的集装箱,跟着我到处搬。” 高中有一个百斗格,是从前的人装中药用的。“现在我拿来放袖扣啊、领带夹啊,非常精巧,不知道有多喜欢。” 北京知名的古典家具收藏家马未都从人们对古典家具的热情中看到了怀旧的社会心理。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古典家具博物馆,并多次举办古典家具收藏展览,在展览上,很多人都很动感情地写道:“我又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家具。” 近20年科技发展速度极快,而人们对于那些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的、缺乏个性的产品已经渐渐丧失兴趣,转而回头向过去的时代寻求完美。马未都说,“那些精雕细凿的、含有大量手工制作成分的东西,渐渐焕发出独特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