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的地位

2010-06-03 09:14 来源:我饰我家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黄花梨显然是文学名称,富于诗情。早在明朝,黄花梨被称之“花榈”、“花梨”,在讹音中渐渐流传下来。当民国初年替代品“花梨”出现后,黄花梨就成了正式名称而流传至今。

    黄花梨木属进口硬木,我国本土早年并无记载,近年海南有少量发现。在名贵木材中,黄花梨家具比紫檀家具存世量大,品种也多。黄花梨家具常有尺寸之巨者,且面板宽硕无拼,足见树之高大。

    黄花梨家具盛行在十七至十八世纪,它优良的木性、温润的颜色及如行云流水般的纹理受到文人的喜爱。因此,在那个文人主导社会主流审美的时代,黄花梨家具被大量制造。市场的苛刻要求,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得黄花梨家具一经出现,就羽翼丰满。当时的黄花梨家具就价格昂贵,地位崇高,多为家境富足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所使用。

    纵观黄花梨家具,它的地域性特点似乎没其他木质家具明显,产生年代大约也限制在十七、十八两个世纪。它的品种多而全,家具中的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床榻类等应有尽有,包括黄花梨小件在内,风光了大约二百年。

    能够确切认定为明代的黄花梨家具应该说为数不多,在入清以后,从康熙至乾隆这一百多年,才真正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清中叶以后,黄花梨木告罄,人们无奈地放弃了使用黄花梨家具,并逐渐淡化了对这种最为优雅的家具的记忆。

    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黄花梨木制造的古典家具又重新被人认识,尤其当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问世后,一股世界范围的收藏热逐渐蔓延,并持续了很久,直至1949年,才告一段落。

    1971年,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又有一本研究中国家具的著作《中国家具》问世。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国人尚且不知,但国外已有智者捷足而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重新开始关注古家具。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的问世,将黄花梨家具的研究与收藏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海内外藏家均以收藏黄花梨家具绝品而自豪。

    明式家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它的洗炼与华丽,是多少文人墨客、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千锤百炼而成的黄花梨家具属明式家具中的精品,属大雅中的大雅,不悦俗眼。事实上,黄花梨家具已经成为了明式家具的代名词。明清两代就被上层社会奉若珍宝的黄花梨家具,堂而皇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收藏家的新宠,成为新一代的古代艺术品供人研究和观赏。

    2002年,佳士得拍卖公司在纽约专门举办了一场拍卖——香港收藏家叶承耀先生的“攻玉山房珍藏明式黄花梨家具”专场,可见重视。目前黄花梨家具的世界记录是去年在中国创下的,一对黄花梨雕云龙纹顶箱柜,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