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工艺的操作顺序简述如下: 一、将白坯家具用砂干磨,并用木块与不同形状的竹片包砂打磨,做到平整、光滑,但不伤棱角,然后清扫干净。 二、披头道腻子,腻子用石膏粉、生漆与水调合,待腻子干后用水磨,要求磨清腻子但不伤表面。 三、上色。做深色的上色,本色的不需上色,这次上色属底色。 四、待干后再批腻子(二道腻子),腻子干后再水磨。 五、水分干后再上色,吃“咬头”隔日开始揩第一次生漆。 六、生漆干后修“天明丝”(即细小裂纹),然后满披第三道腻子,腻子干后磨清,修色。 七、接连揩二次生漆。 八、再披第四道腻子,然后修腻子。 九、透砂叶(用树上的砂树叶打磨),该树叶是无锡惠公圆山上的一种树叶,表面的微粒极其锋利,目测不见,手指皮稍一碰,便见血,用砂叶磨的漆面既光又不伤漆膜。 十、修色补腻子(第五道腻子),打磨,在揩漆,再补腻子,再揩漆。 十一、连续揩三次生漆,最后揩一次上光生漆。 整个工序全部结束一般需要25—40天,生漆工艺流程苏南人叫“水磨揩漆”,所烦琐的工序又称“细皮八漆”。古今传奇色彩的“漆器”就是这样“百炼成钢”炼出来的。寒冷的冬天,客户进漆作车间,看到工匠们水磨的情景:冰凉的水,一天到晚的水磨,手都磨穿了,常出血,用橡皮布包好了在磨,磨啊磨,小学徒常水磨被誉为“海军司令”,叹为观之。人间的艺术奇葩是来之不易的,古人的“鱼肠剑”不也是如此锤炼而成,生漆工艺闪光的色彩亦含着闪光的心灵。 售后服务。客户购买红木家具后,出现质量问题,生产厂家义不容辞上门服务,已成为红木家具条线的惯例。当年出口家具至美国,厂方同样派人远涉重洋上门服务。常见的服务项目则是收缩缝,“斗肚”板再磨光上漆。家具上若出现木板收缩过度,中间裂缝或豁口露边,将成为大修。由于木材中的水分子活动的缘故,湿张干缩及木质纤维结构中分子、原子细胞群同水分子的影响不断反复进行着交接和演变,致使木材开裂或变异,有时出现声响,晚间会发出强烈响使人吓一跳,此乃正常现象,半年后逐渐消失。漆膜外面的保养亦有奥妙,有些厂商关照客户经常用什么“必粒珠”打腊出光,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柄。因用化学油漆漆的家具,当初很两,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日久怕露馅,便想出此招来捉弄客户,真正的生漆工艺“漆器”的光泽是越揩越两,年年如新,日久了,客户只要有潮湿的软布(如旧棉内衣)擦擦便亮。 红木家具市场态势 应该认为,消费品与消费者的比例基本上成正比,调整正比的杠杆是市场经济,而也正式市场经济这座万能的天平在时时刻刻调整着三百六十行兴旺衰败的砝码。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潮涨潮落再平潮的公式,故而出现无情的波浪式的市场倾斜,进而进入市场平衡,这是规律。红木家具一度时期的市场走俏,带来生产厂家一窝蜂的萌发了,以上海为例,一九九七年属高峰,大街小巷的红木店如政府首脑上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据不完全统计,大上海小红木店不下八百余家,这些店家大部分是内地厂家租房开设的,其间70%来自红木之乡——江苏常熟。常熟人也挺有“力道”,光在上海市就开了五百多家,以每家投入40万资金计算,共投入2个亿,可装点一下上海城,每年每家又要交纳各种费用达20万元,总共又要一个亿,常熟人对上海城,每年每家又要交纳各种费用达20万元,总共又要一个亿,常熟人对上海不薄啊! 可是常熟人做了一件大傻事。十年来红木家具市场大战,常熟二百余家企业竞争激烈,互相隆价,不少厂家为寻找市场出路,不惜苦本、廉价销售,一发不可收拾。不觉间进入恶性循环。以一九九六年一套缅甸花梨木家具(五件)卖价成交额达3.5万元,而今跌价至2.2万元,下降了37%,成本核算却相差无几。当年的花梨木原料为每立方米9000元,现在为每平方米8000元,二者相差1000元,以每套用材1.8立方米计算,也只相差了1800元。而从销售价来说,竟暴跌一亏多元,这种廉价出售简直是“糊涂的爱”。 恶性循环,可怕的事实,原材呈上升趋势,销售价就甭想抬价, 谁抬谁就卖不出去,可以断定现今红木家具厂要赚钱还没门。这里边有个鲜为人知的因素,常熟二百余家企业激烈竞争,不思质量竞争,而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意味着什么:让利润、节成本,一步一步压、再压,直到喘不过气。这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拿自己的钱开玩笑,其实情有苦衷,这是消费者的优惠风逼出来的。以大上海广大消费者而概括,大款们独户别墅式占5%,而广大拥有相当好职业颇有收入的工薪阶层占了70%,而其余的则是个私经济的业主们。浙江沿海地区的老板们,至厂家买家具一笔便是20余万元,上海地区买10万元左右的寥寥无几,买5万者占30%,而买3万以下的占了70%。这说明上海市民经济条件还是在起步阶段。 买东西要求便宜一些,讨价还价,这是正常现象,但一旦到了极端,这就引为“物极必反”,现代人语言美,把便宜一些说成优惠一点,似乎通情达理,杀价打折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时尚消费心态,但事物一旦过极就不好,本人认为近年的消费优惠打折风已泛滥成灾,由此以廉价为诱饵使无穷的伪劣产品充彻市场,中国这么多的冒牌,假货就是这个历史非常时蛆生和疯狂起来的,使国家、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可怕的“优惠打折风”到头来必是自寻苦果。 红木家具市场更说明了这一点。看家具城中厂商林立,正在守株待兔,偶尔进来一个客户,引得厂商四座起立,如临部队首长检阅的气氛,笑脸相迎,姑且时春风送暖。客户讨价还价,厂商百般迁就,直到最后,有一处幸运者得胜,成交了什么时候价,大家闻而吐舌瞪眼,几站到了亏本销售地步,为什么时候要亏本销售,这中间有不能言明的道理,张家长、李家短,人家事情我勿管。厂方独开门市部,客户三五结群,穿梭于群店之间,“蜻蜓点水”般问个低价,效间斟酌一番,最优惠处打个电话“八折侬卖伐”,游乡踏厂者,客户家属,亲眷朋友,驱车前往,多见看样问价,很少进生产车间看质量,亦是忙忙看一家,勿勿又赶路,最终图过便宜价。如此消费心态实质上皆建立在对红木家具消费常识贫乏的基础上,殊不思内中原理的推测。 一、脱离质量框架的价格是虚伪的,随时会塌陷的,一味追求便宜是不现实的,甚至要吃亏的。 二、生产者在面临正式亏本的前提下为维护企业生存,会产生对策,比方偷工减料,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三、工厂型与作坊的分析。客房普遍认为,作坊型费用小,而工厂费用大而造成二者售价的分岔。其实不然,作坊型费用小是事实,但他也有苦衷:1、买料因量小,价高;2、材料搭配因量少,难综合防治利用。3、职工工资普遍要比厂家付得高。另外还有许多方面作坊型生产吃亏多,就好象开饭店客户越多,成本越省,效益越高,而客户越少相应成本均越高,效益越小,容易搭配,而减少损失,职工流水线操作,做工四门橱的终年做四门橱,做椅子的终年做椅子,这样熟能生巧,最大效高,职工工价虽低一点,总收入不低,方方面面,工厂型有工厂型的优势。相比而论,作坊型号与工厂型各有利弊,相应持平,姑且不存在产品销售价大小因生产者性质不同而加以推断。 四、追求质量的企业,甚至有承诺的企业,货真价实,往往被忽视,因为他的价格比伪劣产品明显高(本来是公道价,原因是假货廉价,相比之下就高了),使一大批对红木常识疏远的客户拒之以外,实在是一件遗憾之事,他们难懂“芙蓉国里有朝晖,乌鸦窝中无光明”的道理。 以上之现象不难看到红木家具市场态势亦喜亦忧,喜者,国人购买率日趋上升,红木将继续升腾,造成生意优势;忧者,红木原米继续升价,而产成品价无法托起。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企业愿低价出售,不想赚钱,原因是:很多生产者无法收摊,中途而废导致企业全面崩溃,暂时的付出为了今后的收获,以曲求伸不也是成功之见吗?这样一来,却“无心插柳柳成荫”给消费者无意开辟了一个极大优势的大市场。客户可任意选购,并真正如“上帝”一样,主宰市场。可以认为购买红木家具,2002年是近十年的最佳机遇,所有的态势倾向有于利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