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具与传统观念(一)(2)

2010-05-03 09:15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周礼·春官·司几筵》规定:司几筵主管五种几、案、五种席垫的名称品质,依据不同法则,不同用途布置和陈设。凡有大型朝觐、宴饷和射仪,或分封国邑、第命诸侯的时候,王的们前设置绛色底,白、黑花纹的屏风。屏风朝前的方向铺设白边的莞席,上面加铺绣云气花纹的藻席。藻席之上又铺绣有黑白斧纹边的次席,左右安放嵌有玉石的几,祭祀先王和王受酢的席也象这样陈设。诸假祭祀的席是先在地上铺绣有方格花纹的蒲席,上面再铺上白边的莞席,右侧安放雕几。献酒的酢席,下铺白边的莞席,再铺锈有云气花边的藻席。为国宾在窗前铺设筵席也同样,左边安放彤几。君王四时田猎,铺放用熊皮制作的熊席,右放漆几。如果是丧事祭尊,铺设苇席,右侧陈放素几。《尚书·周书·顾命》中还提到周成王临死前和群臣作遗诏时,仍要洗手洗同,还要空上冕服,以示春周天子的地位与名分。即使死后,还要设立如生前所坐的天子席位。由此可见各类家具在周朝贵族间的礼仪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和尊卑贱差别,和贵族们的政治、生活规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汉代礼俗基本沿袭西周,据《西京杂记》载:“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加细为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案的起源要从有虞氏时说起,当时统称为“碗俎”,也可简称为“碗”。夏代称“俎”。商代称“”。周代称“房俎”。周代以后才有“案”的名称。这是由于俎案的使用日益普遍,但更多的还是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为了他有所区别,把祭祀神灵和祖先。为了有所区别,把祭祀用的称为“俎”,日常使用的则称为“案”。


    俎案自其产生开始,就与严格的等级观念结合在一起。《读·鲁颂·宫》:“边豆大方”“郑笺”云:“大房,玉饰俎也,其制足音有横,下有跗”。焦循《正义》云:“长二尺四寸,广尺二寸,高一尺。诸侯饰以云气,天子以牺饰之”(图3)。

    1.3椅凳形式分等级

    中国自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西域传入的胡床。它是当时唯一一种高型坐具,不仅史料多有记载,形象资料也较常见。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今天所见的马札。到南北朝时又出现了四足杌,不过当时并无“方杌”之名,虽形式与马札有别,但仍统称胡床。胡床的传入主要随佛教传入而来,首先在寺院流行,进而影响到皇家贵族,一般为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使用。

    椅、凳的名称自唐代才出现,《金有粹编》载:“济渎庙北海坛堂碑碑阴·祭器杂物”有:“绳床十,内四椅子“的记载。可知当时虽有了椅子的名称,但还不普遍,同时证明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带靠背的椅子。唐代寺院供高僧坐禅的还有一种形体宽大、有靠背扶手并镶金坠玉的大椅子。从其金碧辉煌高丽华贵的外观看,非寻常椅子可比,应是当时等级较高的坐具,是帝玉、高僧们特有的高档家具。这在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极为真切(图4)。

 

    宋代时,宫廷亦不异成本制作了一批高档家具,见宋代帝后像。除金漆彩绘外,也有金玉及串珠流苏作装饰,富丽华贵,属供帝后们使用的宫廷家具。然与唐代《六尊者像》中的椅相比,形体则小得多,它们同属宫廷,寺院中的高档家具(图5)。

    宋代,家具的使用空间普及。为适应儒家的礼制观念,高形坐具出现多种形式。从现存各种资料表明,有太师椅(即交椅)、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靠背椅、大方凳、小方凳、条凳、绣墩等。

    太师椅在当时仅次于帝后的金玉椅。关于太师椅的名称,还有一段小故事流传至今。宋代张瑞义《贵耳集》载:“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栲式,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素师垣在国忌所偃仰,片时附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选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秦时垣,即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此后,太师椅之名广泛流传。当时世宦大家都置备交椅,不仅居室必备,出行时还要让侍从肩扛交椅,以备随时休息之用。宋代名画《春游晚归图》中描绘一官员春游归来,随从中有一肩扛交椅者,椅圈上还安着荷叶中形托首(图6)。这种交椅,到元、明两朝还很重视。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宾来访才能使用,而妇女及下人只可坐圆凳或扎。这种情况我们从元明时期的壁画或版画中可以得到印证。在历代剧本、小说及民间口语中常有在历代剧本、小说及民间口语中常有坐头把交椅,二把交椅的恭维之词,可见交椅在众椅中的名分和地位。


      图6宋《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  

  

     图7清初 金漆龙纹交椅

    交椅之后为圈椅,它与交椅的不同是坐面以下不用交叉腿,而用四退支撑坐面。常陈设正厅方桌两旁,后面有长案及摆件,坐前两厢各设椅子、茶几、方凳等。如果有客人来访,主人迎入正厅,并以手垫相配合请客人入坐,客人亦以手垫相配合请主人先坐,然后双双入坐。客人的身分、地位要与主人相当,不得悬殊过大,否则客人就要自觉坐在下首。如果客人较多,就要自觉依长幼、名分的等级分坐在两厢的坐位上,椅子不够,下等人只好坐方使。这种礼仪在我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也说明家具的等级、名分是与我国古代传统礼教紧密结合的(图7-13)。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