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具与传统观念(一)

2010-05-03 09:15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传统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人们朝夕相处,伴随人们同生共存。

    它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工匠技术艺术的记录和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家具的使用功能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思想观念和民族的行为模式等。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谷,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传统家具的等级观念:

    我国自进入奴隶社会开始,即已出现明显的等级制度和社会首选规范。至公元前11世纪,周人综合前代宗法制度和祭祀礼仪,制定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记录在《周礼》、《仪礼》这两部书中。后人又著《礼记》,从理论上对这两部书作了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这三部书,详细记载了周朝的等级、夫妇、朋友之间和衣食住行,包括封国、命候、宴客和婚丧、祭祀、起居等都必须按照尊卑、亲疏、长幼的次序,行使规定的权力和义务。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严格遵守礼的规定。数千年来,这些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美德和风俗而流传至今。

    1.1菌度使用有坐次

    从商周到秦汉,人们使用的家具主要有:席、几案、床榻、屏风和大类。《周·春·司几筵》规定:司几筵主管五种席垫的名称品质,辨别他们的用途以及陈设的位置。五席分别为:莞席、藻席、次席、蒲度、熊席。莞席,一种还未长大的蒲草所编之席。编制较粗糙,通常铺在下层作筵。《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篥,乃安斯寝”。意即把莞席铺在下面,篥是指用竹藤所编之席,一般都较细密。上篥,即把精细而花纹美丽的度铺在上面。五席除莞席铺地外,其作四种席都是铺在莞席之上供人坐用的。藻席,藻,即文采修饰之意,不论哪一种质料,凡经过文彩修饰后,花纹精美,色彩艳丽的席子,都可称为藻席。次席,又称“桃枝席”,是竹席的一种。《周礼·春·司筵》:“加次席黼纯”。注曰:“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蒲席,蒲,即菖蒲、香蒲,叶供编织,可以为席。用这种草纺织成的席称为蒲席,较温柔,不象竹席那样冰凉透骨,多在筵上铺设。也有编织粗糙的,铺在下层作筵。《周礼·祭礼》:“席有蒲筵”。说明蒲席有不同品种。熊斌,以熊皮为坐席。《周礼·春官·司几筵》:“甸役,则设熊席”。《西京杂记》:“绿熊席,毛长二尺余,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者不能见。坐则没其中”。除熊皮外,还有虎、豹、狼皮等所做之席,它们都属于冬月使用的暖席一类。五席之中除莞席外,蓁各根据席的凉、温、暖等不同特点在春夏秋冬四季使用。

    五席的质地、特点并无等级贵贱之分,在使用中常以菌席的多寡来体现等级差别。《礼记·礼器》中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意为不论那种席子,凡为天子设席必五重,诸侯之三重,大夫二重,不包括下层的筵。并将其列为礼的制度载入史册,足见当时等级观念的严格程度。

    汉代仍保留着席地坐的习惯,菌席的使用习俗亦沿用前代。席分长短,长者可坐三至四人,短者可坐二人,再短者只可坐一人。论等级,一人独坐的席高于二人席,二人席又高于三人席或四人席。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有一幅“授经图”,描绘的尤为具体。画面中一老者端坐的榻上,头上还有承尘,老者身前凭几。面前一人坐独坐席,左侧二人并坐一席,右侧则三人同坐一席。画面中的人物等级通过菌席区分的一清二楚。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图1)。

    1、2几案使用分等级:

    五几,即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它们各以不同的装饰手法而得名。玉几,邓嵌有玉片或贝壳的几。“玉乃几”,即以彩色华玉饰几。“文贝乃几”,即以有文之贝饰几。这些玉石、玉几是五几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图2)。雕几,雕,即刻镂。雕几,即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漆几。它的等级次于玉几。彤几,彤,意即以红色饰物。彤几,指红色漆几,漆在这里并非指约色漆几。漆几,漆在这里并非指以漆饰几身,而是批其颜色而言。古代漆不言色皆黑,黑色乃漆的本色。因此,漆几,即指黑色几。素几,以白色作装饰的几称素几,在先秦古文献中,素色常指白色而言。《论语·吴语》有“素甲”,韦昭注:“素甲,白甲”《周礼·春官·中车》有“素车”。郑玄云:“素车。以白土垩车也。”《说文》云“垩,白涂也”。据此可言,以白色涂几或以白花纹装饰的几,皆称为素几。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