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中华文化(2)

2010-05-02 08:41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1.3古代审美思想观念传统家具的影响

    自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审美观念就开始逐渐形成了:早在夏朝以前的大禹时代,人们已知道在席子缘包边,并开始使用漆来装饰器物了;至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油漆,彩绘、雕刻、镶嵌和错金银工艺空前发展;到明清时期各种工艺手法趋于完善,审美观念走向成熟。

    审美思想观念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家具的每个部件施以不同艺术造型,或以各种手法对构件表面装饰各类纹饰,使器物既具实用性,又具观赏性,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舒畅的感受。对传统家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彩绘、雕刻、镶嵌图案的题材上,根据古代传统习俗立意选题。例如,在“飞禽”题材的选择上,传统风俗认为燕子落在好人家、凤凰落过出人才、白鹤到过有吉祥之兆、孔雀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宁、喜鹊报喜、相思鸟痴情、鸳鸯忠贞等;在“走兽”题材的选择上,传统风俗认为龙能兴云雨利万物、狮子猛以示以寓意中华太平、瑞象敦厚,喻五谷丰登、虎示圣明之世为祥为祯、麒麟祥瑞,喻人生有德,早生贵子、瑞鹿纯善,喻禄寿康宁;在植物题材的选择上,传统风俗把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把竹、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寓意高风亮节和傲霜斗雪的品格。此外,将吉祥要素相互组合成纹饰题材,如“六合同春”、“年年有余”、“凤穿牡丹”、“莲生贵子”、“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等。

    2.汲取民族传统家具文化精髓,开创中国家具特色

    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经济、生活、文化呈现全球化、趋同化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工业产品无个性的后果。因此越富有个性和民族传统的东西就越能被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接受。中国有希望成为家具强国的关键在于其设计的家具产品能引起世界的广泛兴趣、能赢得世界的青睐和认可,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占领国际市场。实现这一理想的要本是潜心技术先进和树立中国家具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家具的核心竞争力力是指家具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能力,是有可能超越对手的关键之处,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笔者认为,中国家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优秀民族传统家具的融会贯通和继承发展。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世界上这份绝无仅有、博大精深的民族家具传统遗产而开创中国特色呢?

    日本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认为对传统的继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眼睛看的见的内容,比如传统家具的造型要素、结构特征、装饰风格等外在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眼睛看不见的内容,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要义等等内在的东西。继承发扬民族家具传统应表现在:其一,对传统家具文化的超越与创新;其二,对传统家具功能的取舍与形式仿造;其三,对传统家具风格的修改与简化;其四,传统家具造型符号(如:构件、线脚、装饰图案等)的提炼与重构。

    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践中不能只停留在把继承理解为将家具外形设计成与古代相近或相似的模样,在这样肤浅的层面上,用死搬硬套的方式来维护传统。因为仅仅将样式和结构作为家具设计考虑的要素,就会很容易落入到单一俗套和条条框框之中去。笔者认为,必须更深层次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和家具装饰、造型要素的内涵,领悟其实质,只有在把这些元素注入到设计师的大脑中,扎下根来,作为创作灵感的一部分这后,设计才能真正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也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风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具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永远追求的目标,尽管在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仍要坚定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这样就要求中国家具设计师们以一种负责作的态度和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姿态将自己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勇于借鉴国际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创造凝聚中国风格、现代风范和人文精神的家具产品;去技术先进兼具民族、国际与时代性,富有强在生命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本土家具精品。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