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家具史研究(2)(2)

2010-04-29 08:56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最后,明代的文人一面可以是严肃刻板的“道学家”,一面也可以是追求和缔造最为脱俗雅致生活的审美和鉴赏家。闲情与逸致、风流与倜傥、风骨与气韵,温柔和隽永,成为文人生活中灵动的“闲赏生活”。

   (1) 读书生活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如同其他文人一样,一个文人最能安身立命之地,就是他的书房,通常称为书斋,而书斋的名称,镌刻在匾额上,同时也记录下这个文人的精神信念的最高浓缩。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重点描绘了文人书房的家具和陈设,不妨略作参照:

    坐几

    天然几一,设于室中左边东向,不可迫近窗槛,意避风日。几上置旧研一,笔筒一,笔规一,水中丞一,研山一。古人置研俱在左,以墨光不闪眼,置于灯下更宜。书册,镇纸各一。时拂拭,使其光可鉴乃佳。

    坐具

    湘竹榻及禅椅皆可坐,冬月以古锦制缛,或设皋比(指虎皮)俱可。

    椅榻屏架

    斋中仅可置四椅一榻,他如古须弥座,短榻、矮几、壁几之类,不妨多设。忌靠壁平设数椅屏风。仅可置一面书架及橱,俱列以图史,然亦不宜太杂,如书肆中。

    小室

    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置狭边书几一置于中,上设笔砚、香合、熏炉之属,俱小而雅,别设古石小几一,以置茗瓯茶具。小榻一,以供偃卧趺坐。不必挂画,或置古奇石,或以小佛橱供鎏金小佛于上亦可。

    由此可以想见的是,明代,尤其是晚明,文人的读书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读书生活,不仅仅是一件严肃刻苦甚至刻板的活动,更是陶冶情趣,怡神养性的活动。读书生活,与之相应的书房的家具和器物陈设,体现了主人的生活品味与审美意趣,甚至成为比读书本身更为重要的追求。这与整个晚明士风的闲情化倾向多少是关联的。

    对于一个以文官为主进行统治的社会,统治者和整个社会对文人是相当尊敬的,从唐代开始,阎立本奉旨绘制《十八学士图》,描绘当时最受尊敬的十八个文人的文会生活,自此临摹“学士图”变成为后代的一个传统4。这里我们不妨来看明代画家杜堇所临摹的唐代十八学士文会图,借此窥得文人读书生活之一斑。

    文人之间的交往,以文会友,不仅谈论探讨社稷民生、伦理纲常,也以谈心说性的清谈为风流雅逸的标志,同时吟诗作画,鉴赏字画,品玩古董等活动更是晚明士人的生活风尚。

    书斋中的家具布置,最为基本的就是,座椅,书桌(书案),书架,画桌(画案)。另外作为装饰点缀,又常常安置琴桌(几)、花几、香几、小几、榻、屏风等,并陈设有文房四宝、字画、香炉、鼎彝、瓶花、盆景等物件。这些家具的形制和布置体现了书房主人的审美趣味和人格涵养,所以极为文人所重视,我们从上文文震亨的记载中可以大略窥得文人们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关注



 

     注释:

    1 可以参见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自奉俭的,积殊累寸,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然后获得别人耕地的抵押权,由此而逐步上升为地主。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时间。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其中,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在多数情形之下也为必不可少。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这种经过多年的奋斗而取得的荣誉,接受者只是一个人或至多几个人,但其基础则为全体家庭。” 三联书店,1997。

    2 可以参见袁宏道的“五快活”,《袁宏道集笺注》,卷五。

    3 宋林洪《山家清事》“梅花纸帐”中记载:“法用独床,旁植四黑漆柱,各挂以半锡瓶,插梅数枝。后设黑漆板,约二尺,自地及顶,欲靠以清坐。左右设横木一,可挂衣。角安斑竹书贮一、藏书三四,挂白尘一。上作大方目顶,用细白楮衾作帐罩之。”看来“二宜床”的形制由来已久。

    4 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以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世民以天下渐平,乃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籍,商略古今,号曰十八学士。使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当时天下士夫,以入选为无上光荣,名之曰“登瀛洲”。因是《十八学士图》又名《登瀛洲图》。有关于十八学士的图像,自唐阎立本受命画《秦府十八学士图》以来,即为各代画家竞相仿效的题材,历代多有传本。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