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文化艺术是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7世纪和18世纪初遍布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艺术潮流。“巴洛克”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是奇形怪状、变态之意,在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家具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动势感、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追求新奇,戏剧性夸张,把建筑、家具、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欧洲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总的趋势是打破古典主义严肃、端正的静止状态,形成浪漫的曲直相间、曲线多变的生动形象,并集木工、雕刻、拼贴、镶嵌、旋木、缀织等多种技法为一体,追求豪华、宏伟、奔放、庄严和浪漫的艺术效果。但是各国又有其独自的特点,意大利巴洛克家具华丽,法国巴洛克家具豪华,佛兰德尔巴洛克家具挺秀,荷兰巴洛克家具典雅,德国巴洛克家具端庄,英国巴洛克家具精细,美国巴洛克家具朴实,西班牙巴洛克家具单纯。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开始,欧洲已经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家具发展运动。 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中国家具》杂志起,全年连载17-18世纪欧美地区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线的家具形制和装饰,以飨读者。 一、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特点 历代建筑文化艺术都是家具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巴洛克建筑艺术上的一些特征如动势感曲线、涡卷装饰、圆柱、壁柱、三角楣、人柱像、圆拱等等都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家具中。尤其家具设计往往都是由建筑师为适应建筑和室内装饰来制作的,家具在构成要素上考虑适用的需要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采用建筑形式来创造具有统一整体的家具效果。因此,使家具更多地表现出巴洛克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 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动势感,用曲线形式给建筑以动感。巴洛克建筑师把建筑物墙体的造型处理成波状起伏的立面,甚至圆柱也是波动的螺旋形状。教堂几乎都是穹窿式屋顶,而支撑拱顶的墙体上设置了巨大的涡卷形扶壁,为宽厚的建筑端部与狭窄的圆弯顶间提供了有机的联系,并加固了支承,使建筑物的轮廓浑然一体。这种巨大复杂而又庄严的涡卷纹装饰,是巴洛克建筑最明显最普遍使用的特色之一,也更多地应用于家具之中,以至于后人或许已把它作为识别巴洛克建筑和家具文化艺术的最直接的方法。 巴洛克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与雕塑相融合,形成一种庄严豪华、富丽堂皇的效果。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尊大型雕像。建筑物上的圆穹顶、波动性墙立面、突出墙面的圆柱、扶壁柱、人柱像、纪念物雕饰和三角楣等本身就是一个雕塑,甚至建筑室内的连环拱廊柱都是用雕刻的人像来支撑屋顶,这种建筑与雕塑艺术形式的交相融会的巴洛克艺术特征,在当时的家具文化艺术中也有明显表现。 二、意大利巴洛克家具风格特点 意大利的巴洛克家具17世纪以后发展到顶峰,家具是由家具师、建筑师、雕刻家手工制作的。家具上的壁柱、圆柱、人柱像、贝壳、莨菪叶、涡卷形、狮子等高浮雕装饰,精雕细琢的细木工制作,是王侯贵族生活中高格调的贵族样式,是家具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融合为一体的巴洛克家具艺术,极其华丽、多姿多彩。 一种胡桃木雕刻椅,在17世纪的意大利非常流行,遍及整个意大利。椅子直线结构构成,靠背两个立柱直通后腿,靠背顶端没有横档,中间上下两个弯弯曲曲形档板,上面浮雕涡卷纹饰和叶饰,中间椭圆形镶嵌涡卷叶饰纹样。梯形座面望板下的前腿内也设置上下两个涡卷叶饰纹样与上部呼应。靠背立柱和前腿一上一下雕有同样的叶脉饰,整件家具显得非常统一协调,但又有深浅两种颜色对比的处理,以及上下方向不同、外形不同的纹饰,又显得生动有趣。这件家具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适合人使用,上部靠背纹饰使人不能倚靠,下部纹饰又约束人腿,限制人的随意使用,非常不舒适。 另一件1675年-1700年间制作的胡桃木雕刻扶手椅却较多地考虑到了人的因素,靠背和座面都装上了软垫,使人能舒适地享用。扶手波浪形曲线端部以涡卷纹收头。扶手支撑与前腿为一根旋木柱并设圆球脚,前后腿曲线横撑交织到中间雕一凸起纹饰。深色的木框架与浅色精致织物面料的强烈对比,显得非常典雅、优美。 另一件1706年雕刻家完成的宫殿跪凳,这是意大利宫殿里的人用来祈祷上帝时所使用的家具。凳面非常低矮,扇形乌木黑色凳面下前腿雕饰镀金涡卷纹饰,中间涡卷纹饰围绕着扇贝雕饰。高高的靠背顶横档是采用建筑的檐板形式,靠背中间相对两个大S形涡卷纹,卷曲到下面靠背与座面间的横档板,并以两个S形小曲线收尾。靠背横档下雕饰涡卷纹饰、莨菪叶饰及枝叶果实等纹样,两端各有一个侧面展翅天使头像。靠背中间正面展翅天使头像雕塑护拥着枝叶果实。茂盛的果实也许就是用来供奉上帝,展翅的小天使就是表达供奉者单纯虔诚之心,可见家具文化艺术与宗教文化是多么紧密地融为一体。这件宫殿家具黑白分明、直曲相间,既豪华醒目,又端庄有力度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