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家具文化(一)

2010-07-12 08:20 来源:三文鱼家居的博客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巴洛克文化艺术是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7世纪和18世纪初遍布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艺术潮流。

    “巴洛克”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是奇形怪状、变态之意,在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艺术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却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动势感、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追求新奇,戏剧性夸张,把建筑,家具、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是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的。当时的意大利教皇、国王和贵族们在反宗教改革的同时追求着现世的幸福,他们大兴土木,到处建起教堂、宫殿和住宅别墅,这些建筑都以宏伟的规模和富丽的装饰著称于世。而当时的教皇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最大赞助者,他们的好恶决定着巴洛克艺术的发展,他们每一次权力的更替,都将造成巴洛克艺术的变化。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和宫殿建筑上,它所追求的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围绕建筑而兴盛的室内装饰、家具等文化艺术也都在充分利用文艺复兴艺术成果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宫殿及宅邸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动势感,用曲线形式给建筑以动感。巴洛克建筑师把建筑物墙体的造型处理成波状起伏的立面,甚至圆柱也是波动的螺旋形状。教堂几乎都是穹窿式屋顶,而支撑拱顶的墙体上设置了巨大的涡卷形扶壁,为宽厚的建筑端部与狭窄的圆穹顶间提供了有机的联系,并加固了支承,使建筑物的轮廓浑然一体。这种巨大复杂而又庄严的涡卷纹装饰,是巴洛克建筑最明显最普遍使用的特色之一,也更多地应用于家具之中,以至于后人或许已把它作为识别巴洛克建筑和家具文化艺术的最直接的方法。

    巴洛克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筑与雕塑相融合,形成一种庄严豪华、富丽堂皇的效果。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尊大型雕像。建筑物上的圆穹顶、波动性墙立面、突出墙面的圆柱、扶壁柱、人柱像、纪念物雕饰和三角楣等本身就是一个雕塑,甚至建筑室内的连环拱廊柱都是用雕刻的人像来支撑屋顶,这种建筑与雕塑艺术形式的交相融会的巴洛克艺术特征,在当时的家具文化艺术中也有明显表现。

    历代建筑文化艺术都是家具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巴洛克建筑艺术上的一些特征如动势感曲线、涡卷装饰、圆柱、壁柱、三角楣、人柱像、圆拱等等部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家具中。尤其家具设计往往都是由建筑师为适应建筑和室内装饰来制作的,家具在构成要素上考虑适用的需要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采用建筑形式来创造具有统一整体的家具效果。因此,使家具更多地表现出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特点,并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以后欧洲各时期的家具文化艺术。

    从意大利发源的这股艺术潮流,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尽管有着共同的渊源,但与当地的各种艺术倾向和艺术流派融合起来,形成了带有不同民族色彩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而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共同组成了“巴洛克艺术”。

    第一节  意大利巴洛克家具

    17世纪意大利的新型贵族阶级诞生,王侯贵族的宫殿、邸宅的室内和家具装饰,由于贵族间相竞争,更加强调社会地位和权威性。共同的特点是装饰豪华,它常常利用外形的对比,技艺的精细和效果的豪华来获得较强的装饰性。意大利的巴洛克家具17世纪以后发展到顶峰,家具是由家具师,建筑师、雕刻家手工制作的。家具上的壁柱、圆柱、人柱像、贝壳、莨苕叶、涡卷形、狮子等高浮雕装饰,精雕细琢的细木工制作,是王侯贵族生活中高格调的贵族样式,是家具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融合为一体的巴洛克艺术,极其华丽、多姿多彩,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尤其以罗马为中心的宫廷巴洛克家具风格直接影响到法国路易14世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一种胡桃木雕刻椅,在17世纪的意大利非常流行,遍及整个意大利。椅子直线结构构成,靠背两个立柱直通后腿,靠背顶端没有横档,中间上下两个弯弯曲曲形档板,上面浮雕涡卷纹饰和叶饰,中间椭圆形镶嵌涡卷叶饰纹样。梯形座面望板下的前腿内也设置上下两个涡卷叶饰纹样与上部呼应。靠背立柱和前腿一上一下雕有同样的叶脉饰,整件家具显得非常统一谐调,但又有深浅两种颜色对比的处理,以及上下方向不同、外形不同的纹饰,又显得生动有趣。这件家具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适合人使用,上部靠背纹饰使人不能靠,下部纹饰又约束人腿,限制人随意使用非常不舒适。

    另一件1675年一1700年间制作的胡桃木雕刻扶手椅却是较多地考虑使人舒适地使用。靠背和座面都装上了软垫使人能舒适地享用。扶手波浪形曲线端部以涡卷纹收头。扶手支撑与前腿一根旋木柱设圆球脚,前后腿曲线横撑交织到中间雕一凸起纹饰。深色的木框架与浅色精致织物面料的强烈对比,显得非常典雅、优美。另一件1706年雕刻家完成的宫殿跪凳,这是意大利宫殿里的人用来祈祷上帝时所使用的家具。凳面非常低矮,扇形乌木黑色凳面下前腿雕饰镀金涡卷纹饰,中间涡卷纹饰围绕着扇贝雕饰。高高的靠背顶横档是采用建筑的檐板形式,靠背中间相对两个大涡卷纹S形,卷曲到下面靠背与座面间的横档板,并以两个S形小曲线收尾。靠背横档下雕饰涡卷纹饰、茛苕叶饰及枝叶果实等纹样,两端各有一个侧面展翅天使头像。靠背中间正面展翅天使头像雕塑护拥着枝叶果实。茂盛的果实也许就是用来供奉上帝,展翅的小天使就是表达供奉者单纯虔诚之心,可见家具文化艺术与宗教文化是多么紧密地融为一体。这件宫殿家具黑白分明、直曲相间,既豪华醒目,又端庄有力度之感。

    另一件1678年一1680年间建筑师制作的柜椅,柜体也就是靠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建筑,柜体顶端圆穹顶上如同塔尖的人物雕像,以及奔走和腾空跃起的马塑像。三角楣和楣板下四组科林斯柱式象牙雕饰,正中圆拱门。柜门上分割的长方形和椭圆形内部用象牙雕刻图案装饰,下面抽屉面上点缀三个象牙雕花拉手。整个黑色乌木柜体与象牙的白色雕饰,白黑分明,对比强烈,巴洛克的建筑造型引人人胜。座面下的支座则是纯粹的雕刻艺术,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仿佛跪在台座上用后背来撑托整个高大的建筑。构思之巧妙,造型之奇特,装饰之豪华,真是令人赞叹不已。1680年左右在罗马制作的雕刻桌,白色大理石桌面下涡卷纹饰围绕中,两个半坐半倚的男人雕塑,这是雕刻家的艺术创作,金色的繁杂雕饰显得非常豪华。另外一件类似的雕刻桌底座也是雕刻艺术品,从中可见到家具文化艺术与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极其动感和豪华的外形,已成为意大利巴洛克家具风格的特点。大理石桌面下一侧两个老鹰雕塑,另一侧是涡卷莨苕叶雕饰。这种莨苕叶装饰是欧洲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最普遍采用的纹样,在文艺复兴盛期也常用这种纹样做装饰。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莨苕图案的诞生是直接模仿大自然中的莨苕而来的。雕塑家卡里马可斯正在科林斯,看见了偶然从一个篮子下长出的茛苕,被两者结合的装饰效果打动了,凭着这个灵感创造了科林斯柱头。另一些学者经研究认为,茛苕饰不是新发明的,直接模仿自然植物的图案,而是装饰在历史上不断演化的产物,即古希腊艺术中传统的雕刻棕榈饰逐渐演变为茛苕叶饰。

    意大利巴洛克时期著名雕刻家安东尼奥,柯苏第尼于1690年制作的扶手椅,其家具的构件是波形起伏的雕饰,充满动势感,前腿用黑人少年雕像制作,腿之间的横撑X形雕饰件和扶手如同扭扭弯弯的树根,扶手与靠背连接处雕饰一坐着的人像。扶手椅座面的边框是黄杨木,座面与靠背都是法兰西丝绒布面料包覆,绚烂多彩的亮丽色调与深红的黑檀木形成强烈对比,笔直的靠背座面与弯曲的构件形成强烈对比,非常生动、豪华。

    柯苏第尼于1730年设计制作了另一对桌椅。桌是总督客厅的家具,桌的底座完全是雕塑装饰,桌缘及其下面是精密的花草纹样雕饰,四角是人鱼雕像支撑桌面,中间几个小天使雕像,桌面上也是雕刻装饰。与之配套的是为总督设计的宝座,从脚部到靠背都是人像雕饰,极富动感,靠背顶部中央是两小天使雕像护拥着纹章。雕刻部分都是镀金,而靠背和座面则是用深红天鹅绒布包制,金色的桌椅雕像衬托着深红色的座面,金碧辉煌,真是绝美的艺术雕塑,这是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1675年罗马宫殿回廊中的一件装饰桌,是木雕镀金装饰,底座较大的叶板涡卷形装饰,和两个不同坐势的人像雕刻,非常奇异、神秘,充满了运动感。家具师、雕刻家制作的这件家具作品,同时更是一件雕塑艺术晶。

    贝尔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中,为教皇乌尔班八世建造了带华盖的祭坛。祭坛的柱身是缠绕成螺旋形的雕饰,柱顶盘的挑檐是二排排有节奏韵律的横饰带,凸凹起伏,精致细密:华盖檐部下的缘饰偏向不同方向,仿佛在微风中摆动,华盖顶部则是雕刻的涡卷纹样及人像装饰。这座祭坛家具也是一件纪念性建筑,宏伟高大,其规模与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相吻合,同时它又是一件豪华的雕塑作品,几种艺术形式的巧妙结合,给人以神秘,给人以动感,给人以兴奋,给人以激情,极富感染力,是富丽堂皇的意大利巴洛克文化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