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在1808年出版的《居家家具和室内装饰图集》一书把霍普的设计进一步地推广开来,但是霍普对别人普遍仿冒他的设计却颇为怨恨。史密斯的设计与霍普的设计略有不同,他还取材于中国和哥特式风格。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都采用动物的肖像、罗马凳、斯芬克斯型的扶手撑、柱顶荷花饰等。 在19世纪的初期,家具造型还比较轻巧,但是自1810的前两年,开始变得厚重起来,可能是比较强调应用青铜件的缘故。谢拉顿的图集中所表现的摄政式时期的特点为,家具的腿部和台面的边部都采用芦杆束状线型,并采用卵石形台面和伸展开的狮爪脚。 3.2.1 材料和工艺特点 虽然在木材的加工中机器和刀具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没有能对工业生产起到多大的作用。开始用蒸汽机来驱动机器,但是对设计的影响极为有限。在这段时期,主要的工艺技巧还是排斥对新机器的应用。在家具中主要采用未加装饰的平面,即使要加以装饰时,大部分采用金属铸件来作装饰,如果要加大装饰程度就采用雕刻,而雕刻是用手工来做的,通常是为十分有钱的人定做的。 摄政式时期重要的技艺是单板覆贴技术、线绷和带绷技术、金属铸件的应用、雕刻、彩绘和清漆涂饰。摄政式风格的设计师十分强调单板的花纹和颜色,红木、带花纹的桃花心木、非洲的小鞋木豆木(Zebrawood)用得十分普遍,它们的花纹和颜色都十分符合要求。蔷薇木(amboyna)、缎木和枫木也常被应用。除了椅子和用彩绘或清漆涂饰的家具,实木大部分用单板覆贴来代替了。镶嵌能使花纹更漂亮,具有对比感,常用青铜片、冬青属木材、紫杉属木材或黑檀木作材料。镶嵌的图案受风格不同的影响而变化,例如古典的装饰可能包括回纹饰、希腊的棕叶饰等。仿照法国的帝政式,英国的设计师运用菱形作为镶嵌的基本图案,它用在锁眼周圈、门和抽屉拉手周圈作为装饰。黄铜镶嵌用的是一种独立的式样,它呈连环图案用在半露柱、望板、台面和抽屉的前面上。串形的图案用在外廓上,或者是突出边部的装饰上。 铸造黄铜主要用于装饰,而青铜则很少应用。金属件用于如门拉手、门拉手的背板、长廊、串珠线脚条和栏杆柱这些零部件上。虽然镀金也常应用,但是大量的是采用刷漆的黄铜,有时在一件家具上同时采用这两种工艺。 由于强调用单板覆贴来装饰,雕刻大部分被取代了。但是在一些要求雕刻的家具上,如狮身人面像或海豚状扶手还是雕刻的。雕刻装饰所用的材料是木材或机制纸,它们适宜用来做深浮雕。 彩绘用于大批量的家具,它们是用较便宜的木材制作的,而对较高品质的家具则附加镀金的抛光来加强装饰效果。在摄政式的后期,强调采用天然的植物图案。有时在同一件家具上以黑檀木色为底来彩绘古典和植物的图案。 称之为“eglomise”(背贴金箔)的工艺是把金箔贴在玻璃的背面,贴好后在其上面雕刻。这种工艺用在镜子或橱柜上。也有在玻璃的背面上进行彩绘的,但这与上述的工艺不是一回事。在这两种工艺中,常把金色和黑色作为底色。 在摄政式时期的“中国时尚”推动了采用东方的漆器技术,常常是通过从对外贸易的商行那里买来一些漆板,再由英国的工匠把它们做成家具。人物肖像在中国漆器中广泛应用,镶嵌的材料有玉石和象牙。在日本的漆器中,很少有人物肖像,更多的是自然风景。漆器的表面常常要上10道至20多道漆,在需要浮雕和彩绘的地方可以敷上一层厚厚的腻子打底。 3.2.2 典型的家具及其风格特点 3.2.2.1 坐类家具 在19世纪初期,家具的尺度是轻巧的,椅子中这种特点表现为更加纤巧和优雅,例如特拉法格椅。这个名称可能起源于1805年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在西班牙的西南海岸的特拉法格海岬击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的战役,在这一段时间内,这种椅子十分风行,一直流行到19世纪20年代。它的特点是军刀腿,截面是矩形的,但是自上而下地逐渐收小,在与座面侧档的接头处,椅腿的弯头呈曲线形,与其形成一条连续的弧线型;侧档本身也是曲线形的,与后背的立梃连接;立梃到后背顶部处有一个略微向后翻转的涡卷;后背的顶部横档是螺旋形的,呈绳索状,但是车制的部分是中间的一段,两端则或以锥形或是圆柱形与两侧的立梃相连;座面常用藤编;椅子一般用榉木制作,常漆成黑色,在餐厅中使用。 当时出现了很多种椅子的设计,特别是在后来一段强调创新的时期,结果出现了一些相当做作的设计。立梃到后背顶部处有向后翻转的涡卷,有时也不带装饰型的雕刻,如同特拉法格椅,但偶尔也有套上罩子的。在后背的细节上也多做文章,如成穹形向内弯曲,而且较低,这是一种根据希腊原型的设计,好像是把坐着的人拥抱在里面,它的座面宽大且有较大的座深,椅腿是军刀形的。另外是一种是受到埃及影响的设计,椅子中多用雕刻,漆成黑檀木色,并加以镀金,在前腿上雕刻有狮身人面,前腿与扶手连成一体。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在《居家家具和室内装饰图集》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