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家具:“被上帝亲吻过的木头”

2010-04-02 08:09 来源:搜艺搜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海南黄花梨家具:“被上帝亲吻过的木头”

    王世襄 《锦灰堆》中的黄花梨门围子架子床。

    对古典家具的收藏,被认为是当代继字画、瓷器、玉石之后的又一类有潜力藏项。尤其是用“天下第一神木”、外国人称为“被上帝亲吻过的木头”———海南黄花梨制作的家具,更是以其气味辛香迷人、手感天下第一、纹理举世无双、色泽晶莹剔透,而越来越受到藏家的喜爱和追捧。

    对任何一项藏品的价值,大致都由历史、艺术、品相及数量四个方面来考量。海南黄花梨(即藏家通常所称海黄)家具的收藏,也是如此。

    明清苏作,凤毛鳞角

    明清时期的海黄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中国对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其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所罗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苏作(苏州制作)为对象的。确实,历史上虽有苏作、京作、广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深厚文化底蕴的熏染,苏作家具无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如果现在还要收藏这类家具,那么无异于寻找凤毛麟角,它仅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偶尔看见。芮谦所著《故宫收藏131件黄花梨家具》中,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是否全部为海黄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黄(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的产品。

    王世襄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积攒起来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还有一个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有的则被港澳台爱好人士所珍藏。

    广作的明清海黄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数量,且性价比相对高,在海南岛目前还能看到一些踪迹。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骏明商业广场五楼和古玩城二楼的店铺,一部分则仍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品种有八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小姐闺房椅、书桌、香台、案几等。

    有两种民间家具很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一是四出头小箱柜,俗称米柜、钱柜。据海南黄花梨研究专家张志扬考证,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为锁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时耗工地选用昂贵、稀缺的花梨来制作如此复杂、拙朴的家具。还有一种是休闲躺椅。它是“文革”时由广东、上海、福建来的知青传入。这两种家具虽不在明式家具范畴,但仍有收藏、使用价值。

    比如米柜经整修后,可改作床头柜、灯台、盆景台等。躺椅则随时可用,在北京,被当作上层休闲人士奢侈的时尚用品。尤其是其中品质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地理优势,即用料大方、形体略粗,当然较之苏作,略逊飘逸和灵动。对这些遗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两种。一是海南当地工匠所作,相对粗俗。这类东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还有一种则相当文气,不逊于内地的工艺。这是由于:海南岛原先大部分民众由福建移民过去,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琼山的雕刻相当精细,有莆仙木工的明显痕迹。还有崖城府(今属三亚市)、琼州府(今属海口市)等地,文化昌盛,许多从大陆返乡的富贵人家,带来了工匠、工艺,他们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陆明清款式。还有一部分是本岛官吏、商贾、地主,从大陆购买广式、苏式家具。

    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旧,以假乱真。唯独海黄老家具,没人愿意做旧。这是因为“面粉更比面包贵”。当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黄老料,动辄每斤数千元,假如用如此贵的

    王世襄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积攒起来的。

    老料去仿造旧款,以变成文物,那更不合算。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