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唐代诗画中的家具演变之特征(2)

2010-04-01 08:22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随社会的发展,椅子的品种也逐日增多,有直背靠背椅(见图5)、扶手椅(见图6)和圈椅(见图7)等。唐代凳的样式也丰富繁多,如画家张萱《捣练图》中的腰凳、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长凳(见图8),以及各式粗拙小凳、圆凳、方凳和木墩、藤墩等。

     唐《宫乐图》中的月牙凳(见图9),又称腰凳,体态端庄浑厚、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华贵典雅,是大唐富丽国风的代表。其座面不方不圆呈月牙形,三足或四足,足部向外鼓,座面下边缘与腿足雕有精美纹饰,并以大漆彩绘,有的甚至包金贴银。座墩到了唐代中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鼓墩(见图10)、莲花座墩和藤编鼓墩等多种形式。

    二、 高型桌案的应运而生

    高型桌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家具的特点之一。由于垂足而坐的习惯渐渐形成,几案由床上移至地上,高度也相应的有所增加。桌由几案演变而来,在敦煌85窟的唐代壁画《屠房图》(见图11)中,有屠夫在高型方桌上处理刚宰过的肉渣形象。这里的方桌桌面正达到屠夫的腰上部,正合适站立工作。高桌形式简洁,桌腿粗壮,桌腿之间没有横撑,没有任何的装饰工艺。

    在王维的《伏生授经图》(见图12)中,细致地描绘了伏生在讲授典籍的情景:90余高龄的伏生盘坐蒲团之上,双臂搁于桌案上,手拿书卷讲学。画中伏生所用的桌案形式即是典型的曲足横附式,桌案两端起斜角,并各用四根精细的曲足撑于地面横臂上。除此之外,桌案形式还有直足横附式(图13)和另一种曲足横附式(图14)。

    周的《内人双陆图》(见图15)描绘了一幅唐装贵族妇女以棋戏消遣的生活景象,两人坐于双六局两侧掷骰行棋。谓“双陆”,也称“双六”,是古代的博戏,盛于隋唐,尤为贵族、闲雅者所喜好。画中的双六局,整体呈长方形,两边有月牙形的门,左右有12个花眼。可见盛唐时期,专为娱乐用的家具已经开始流行。同是娱乐型家具的还有棋局,用木画装饰雉、雁、狮、象、鹿及胡人牵驼等花纹。棋局的两侧各有金环抽屉,中有机关,一方开启则另一方同时打开。屉内有龟形盒,可装棋子,构思巧妙。

    唐画《宫乐图》(见图16)描绘数十名丰满雍容的宫中仕女围坐在一个硕大的壶门大案四周,吹拉弹唱,欢娱饮宴。案足四面平列壶门,这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这种壶门造型在床榻上也同样得到体现。

    三、 床和榻的不断演变

    床在唐代依然用处很多,唐沿袭了汉代的生活特点,即人们的活动仍以床为中心。唐代的床是由低向高变化的,装饰上也是由简向繁而发展。床的形成也在不断地翻新,出现了凹形床(见图17)。唐代床榻下部仍用变形的各种壶门作装饰,但已慢慢地走向框撑案形结构,即有案形结构(见图18)和壶门台座形结构(见图19)两种。后者有大小,大的有供日间工作,读书以及晚间睡眠用,而小的只能供一人坐用。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