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家具,由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个结论可以从老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家具身上得到证明。二十年前的情景一定是中年以上的读者记忆犹新的,时值一代人的结婚高峰期,一套“三十六条腿”的新家具就成了紧俏商品。然而国民经济刚处于复苏阶段,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原材料紧张,家具厂加班加点也来不及生产,买一套家具得托人开后门。没有门路的就只能在家具店门口裹紧衣服通宵排队,登记时又得挤一身臭汗,还不一定能买齐。既没门路也没力气的就只能请几个木匠敲敲打打凑合一套。好在这一页很快就掀过去了,如今,新款式的家具就像时装那样快速翻新,令新婚不久的年轻人感到一种赶不上潮流的遗憾。而市政动迁、地块批租、福利分房、购置新房、旧居翻新等公私行为对老百姓生活的最实质性的“大手笔”改善,也需要家具的配套。于是家具业赶上了最最好、同时也是竞争最最激烈的年景,趋新而务实的老百姓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商业化,着眼点不外乎式样和用材及价格。 然而恰恰因为带着一种急躁的情绪奔向小康生活目标,人们就忽视了这样一个应该属于文化层面的问题:就是迫不及待地以舍弃旧家具作为向贫困生活告别的像征,而将注入西方文化因子的新款家具迎进来视作富足安逸生活的开始。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也是如此思路,有新式家具作为背景的广告片,总是推销最新研制的化妆类产品,而以旧式家具为背景的广告片,主角必定是耄耋老人,从配乐、用光、构图到产品定位总洋溢着浓浓的怀旧情调。其实如果我们把本文所叙述的旧家具界定在明清两代或者建国前期,那么从文物学、历史学、民俗学、美术史甚至经济运作等方面来观照,就有相当大的研究与收藏价值。比如一个貌不惊人的小矮柜积年累月地龟缩在你家里的一角,默默承受着破烂和尘埃,但你想过没有?它属于城市家具还是乡村家具?它是北方家具还是南方家具?它是硬木家具还是柴木家具?它的图案、雕刻、铜活以及鎏的金、髹的漆又传达了何种文化信息、达到了何种精美程度?它距今的年份和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又是多少?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再比如你家里搁着一把摇摇晃晃不能坐人的椅子,偶尔有个高人告诉你,这叫清前期黄花梨攒瘿木芯靠四出头官帽椅,你听着不觉得头晕吗?继而再指点你,这把破椅子若是放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里至少也得十几万美元,你不会乐成因金榜题名而发疯的范进吗? 事实上,我国的专项收藏家们对中国旧家具的研究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但家具与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古玩不同,它首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即使像黄花梨、紫檀等珍稀家具从皇宫王府流落民间,也大多使用于日常生活而不是清供,不到万不得已时,主人是不会出卖的。在使用过程中又免不了会损坏,到难以修补时就轻率地处理掉了,这就给家具的收藏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家具的收藏与研究只能属于少数人的课题。在观念上,不少人还认为旧家具不过属于实用工艺品,年代又不久远,无法与经典的纯艺术品相提并论。直到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旧家具纔悄悄地进入越来越多的收藏家的视野。八十年代中期,国门大开,旧家具轰轰烈烈地抢先外流,丰厚的赢利极大地刺激了旧家具商人,他们纷纷从南方收购旧家具到北方抛售,河北大城等县成了旧家具集散地,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八五狂潮”。 五十年代起,政府就明文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铁梨、乌木等五种珍稀木料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但有些商人还是通过广东等口岸将旧家具销到海外。海关虽竭尽全力,终因缺乏专家把关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截下的旧家具又常常是新仿的。 二、收藏热,正在勃然兴起 不过也应看到,这次“八五狂潮”在旧家具收藏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最明显的就是提升了中国旧家具的价值,按收藏界人士保守的估计,其升幅也至少有十倍。前不久,国际拍卖公司佳士得在纽约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会,吸引了世界各地收藏家三百余人,经达两小时的激烈竞拍,107件拍品全部成交,无一流标。拍品成交价四次打破历史最高纪录,拍品中价位最高的是一件清代黄花梨大座屏,以100万美元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藏。这次成功的拍卖无可争议地标志着中国古典家具已经跻身于世界级重要文物之林。同时,一个世界范围的中国古典家具研究热潮正方兴未艾,美国北距旧金山约二百英里的文艺复兴镇,已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品都是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既精且富。 北京、台北、香港、新加坡、纽约等地也均有常规的学术研究活动,其中尤以佳士得和索富比两大甩卖公司组织的国际性研讨活动规模最大,学术气氛最浓,并吸引了一些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圈外人士,起到了普及的作用。中国旧家具所体现出来的历史信息与人文气息以及特殊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重视,它的设计思想也蕴含着与环境相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精神,从这个角度看,旧家具应该比纯艺术品更值得珍爱和研究。 今天,“五木法则”从大原则讲依然有效,但有关方面在执行时有所松动,不过因为价值和国内收藏界的看好等原因,流失现象已大为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海外收藏家就将目光瞄准了非五木旧家具,如用老红木、柞榛木、榆木、柏木、榉木、高丽木、樟木、瘿木、杨木、杜木、楠木、核桃木、楸木、波罗格等做成的家具,这些旧家具过去相对于硬木家具而被人称之为“软木家具”, 还有个传统说法是“柴木家具”,在南方习惯上称之为“白木家具”,最近又有专家相对城市西式家具而提出“乡村家具”的概念。不管怎样,它们与非流通的经典旧家具一样,表达了我们民族的感情,传递着文化信息,在中国古典家具中默默充当着一个尽职尽责的角色,把古人的一切可以表达的和不可表达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中,同样具有一定收藏研究价值。又因为白木旧家具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进一步挖出来后,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朝夕相处,让我们产生一种切肤的亲切感,并在精神领域使我们积淀已久的文化意识翩然升华。 几年前北京文物节期间,有几个收藏家自发组织了一个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学会,定期出版会刊以求和鸣、执着探索,后来又举办过一个中国古典家具展,恰逢中国古代家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外国朋友也来先睹为快。收藏家们一致认为这个展览会的学术性很高,选择家具的年代、流派、质量都很专业。不少年轻人就是通过这个展览会得到专家的指点,从此加入了旧家具收藏的行列,成了在某一单项卓有成就的收藏家。在上海,去年也曾办过几个类似的展览,尤以外国人集中居住的虹桥地区最为轰动,明清家具、雕花窗板、厢篷马车、箱笼提桶等散发着浓郁江南水乡韵味的旧物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与此同时,在上海华宝楼、藏宝楼、东台路等几个著名的古玩市场上,旧家具也逐年升值,势头不可遏止。在虹桥地区,这几年间还聚集了至少有三十余家以修复、经营旧家具为特色的商店,有的还上网展示画片。不少餐饮场所和外资企业也以旧家具装点环境为雅,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看待。展品和设施堪称世界一流的上海博物馆也以旧家具陈列于茶室,并以馆藏品加上 港收藏家的捐赠特辟了一个庄氏古代家具馆。这标志着上海正成为一个旧家具的修复中心、集散地和收藏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