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收藏古典家具为何首选明式(2)

2010-03-30 08:10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

    在近300年历史中,清朝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至风格成熟的“清式”,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个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造型、装饰等也还是明代的延续,而且,由于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时期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盛世,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了有别于前代的特点,即“清式”风格。

    清式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表现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比如太师椅最能体现清式的特点: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雄伟、庄重。其它家具如桌、案、凳等,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便可知其特色。

    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是清中期家具的另一突出特点,甚至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钿、木石并用,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程度。但是,不得不说此时期的家具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在结构上,清式家具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技艺精良,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地融为一体。木材选料也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其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

    第三阶段是道光至清末。由于外来文化的渗入,家具风格也受到影响,有所变化。这在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如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风格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