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越来越少,通常用来压船舱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于成为家具用材的“新贵”。
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即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
清朝末年,人们开始就地取材地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资源日渐匮乏,人们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传统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