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人间世》读家具一词

2010-03-25 09:17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则涉及到家具的小故事,原文如下。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自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蠢,是不材之木也。”大意是说有一个姓石的木匠到一处名为曲辕的地方,见到一棵当地人奉为社神的栎树,人们如赶集般围堵观看。石木匠却不屑一顾,其徒弟不理解就问他为什么,石木匠告诉其徒弟说,那是种“散木”,就是一种没用的木材,用它做船则会很快沉掉,用它做棺材很快腐朽,用来做家具器用则很容易被毁坏,用来做门板则会从中渗出树脂,用来做梁柱则会招上虫子。

    从这段小故事中可知我们先民早就对什么木材适合做家具有了很深刻的认知。只不过古人用词简约,对日常家具只以器称之,所以很少见到家具一词的记述。

    家具一词最初被人们使用,经笔者考证,似乎最早就是北魏时期,再往前推溯,未见有文字记载,不过中国古籍太多,也可能有查找不到的。笔者说在北魏时期已开始使用家具一词,是因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生卒年不可考,约为公元386——543时期人)。

    在其著作的《齐民要术中槐、柳、楸、梧、柞第五十》中讲:“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十岁之后,无求不给。”

    贾思勰虽然曾当过北魏的高阳太守,但当时北魏有两个高阳郡,而北魏当时只占据中国北方,却有111个州,519个郡和1352个县,还不算另外一些侨置的州、郡县。可见一个郡的地盘不会有多大,所以只能说贾思勰不过是个中级官员,再加上他又没什么令时人称颂的文治武功,以至在传记中也无其记述。由此可知,家具一词于当时只是北方普通百姓对家庭器用的一种称呼,尚未在宫廷和达官显贵中得到使用。但从行文的口气上来看,家具肯定应当是普通百姓对家庭器具口语化的一种表述,且也较为流行,而正因贾思勰长期与中下层人民生活、交流,才将此词汇写于自己的著述中。当然因当时尚无印刷技术,所以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自公元6世纪初撰成后的500年间,全靠手抄流传。直到北宋天禧四年 (1020年)才诏刻印刷。直至天圣年间才得以完成。历经了宋真宗、宋仁宗两代,因此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既原文并非是家具,而是家器等词,但因到北宋,家具一词已在上层贵要及宫廷中得到使用而在刻印中改动而成。但无论如何,可以说,家具一词必然是先流行于民间,后才到了达官显要和宫廷之中,其被使用也起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只不过在历代史学家心中,一般都是具有德人物的政绩和要事,对凡人生活,家庭用具自然很不重视。也就难以在文籍中见到家具一词,而就笔者所查,似乎只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比较有名的诗人张问陶 (1764-1814)曾在其 《庚戌九月三日移居松筠》一诗中使用过,全诗如下:

    祷檀香净好移居,家具何曾满一车,留得累人身外物,半间行李半肩书。

    诗中讲自己搬家,家具不满一车,而主要的东西就是诗人所看的书。从诗中可见。家具一词己成为人们惯常的用语了。不过由于方言地域等原因,对家具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地万称家具为"家什",有的地万则称为"家私"等等。

    在西方,对家具的称呼主要源自于拉丁文的mobilis一词,即移动之意。如英文的furniture,法文的meulbe,意大利文的mobilis,德文的mbel等。其意思就是可以挪移的家用器物。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