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江湖”太深

2010-06-14 16:29 来源:文汇报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图为北京一名消费者正在为打算购买的红木家具录像,作为“视频合同”。为减少可能发生的纠纷,今年以来,北京一些家具商家推出“视频合同”,商家的口头承诺、商品细节、交易过程等文字合同无法体现的内容,都可作为购物合同的动态条款用摄像机拍摄成“视频合同”,刻成光盘供双方留存,为解决买卖纠纷提供参考依据。

    记者从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消费者的相关投诉量随着红木家具的销量上升而明显增加。红木家具市场良莠不齐,无良商家的概念“游戏”,让消费者对红木家具既爱又怕。尽管消费者购买前做足“功课”,也未必能躲过商家设下的圈套。

    “江湖”招数
   
    案例一:一把椅子,两种料子
   
    陆先生于2008年7月花了8.9万元,购买了上海古艺红木厂的5件套套房家具和7件套餐桌椅,厂方在“订货单”上清楚注明:家具材质为酸枝木。可使用不到半年,红木椅子出现松动摇晃,发生了质量问题。陆先生怀疑材质有问题,就将椅子的后腿部分送到上海市木材质监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材料为“非酸枝木”。陆先生和广方进行交涉,谁料想广方一口否认,且“理直气壮”地派人到陆先生家中,将这把椅子的前腿拿到上海市家具质监站检测,结果显示是“酸枝木”。

    一把红木椅子,竟检测出两种材质,陆先生一气之下便到消保委家具专业办公室投诉。家具办的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陆先生和厂方送检的两个检测单位,均是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两份检测结果都是可信的,但问题在于双方送检的材料不是同一个部位,椅子的前腿是“酸枝木”,而椅子的后腿为“非酸枝木”。据此,家具办对这一情况作出判断:这套家具中确实存在掺杂情况。
   
    经过家具办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厂方同意退回陆先生的购货款8.9万元人民币,并赔偿陆先生3.2万元人民币,厂方共计退还陆先生12.1万元。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周边巡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