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家具工厂的营销

2010-07-12 14:34 来源:顺德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一、金融危机中凸现的家具产业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率先回暖,家具产业又恢复了以往的欣欣向荣——家具工厂产销两旺;代理商(业内俗称,准确的概念应是“分销商”,下文沿用俗称)经销家具,热情高涨;家具卖场跑马圈地,一路高歌猛进。

  但在经融危机袭来时,国内家具产业一度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仅家具出口锐减,就连国内通过数十年建立起来的由工厂专事生产,代理商在家具卖场租赁场地经销,这种曾被自诩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具商业成功模式,也显得脆弱不堪。许多代理商与工厂的“婚姻”濒临破灭,代理商与卖场之间也演绎了一幕幕“罢市抗租”的好戏。

  现在,危机渐行渐远,家具行业的繁荣景象又昔日重来,可这段恐慌的经历足以令我们深思。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只有两条——创新和营销”,或许需要改善的是整个家具行业的产、供、销系统,但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工厂,着实应该深刻反思现行的营销模式,并有必要认真规划、创新未来的营销体系。

  二、中国家具工厂普遍存在的营销误区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房产市场的蓬勃兴起,拉动了中国的家具产业的快速成长,但家具工厂受传统生产思维羁绊,管理水平低、创新不够等状况,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其中,营销表现得更为突出,就认识层面而言,一些肤浅的营销观念已经演变成为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严重制约了家具营销的创新。

  误区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厂只要做好生产,销售交给代理商

  我们经常看到,在广东,许多工厂距离家具卖场不足百米,他们仍是选择由代理商在卖场中分销家具。从理论上讲,工厂自己不建分销渠道是正确的,这符合专业化分工。但问题是,家具销售壁垒低,“拿货就等于拿了经销权”,代理商和工厂之间的“婚姻”质量低,产销的结合始终无法从“利益共同体”上升为“战略共同体”,所以,这种流行的“代理分销制”,并不是稳定有效的经销渠道,只是供给链里最后的一环。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大家相安无事,如果遇到市场不景气,这种供给链就有土崩瓦解的风险。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市场观察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