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古典文化的自豪感

2010-07-10 16:23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值得自豪的地方。但是我们的自豪点在哪方面?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当韩国剧《大长今》、新加坡剧《小娘惹》在中国迅速走红的时候,我们讨论着奇特的娘惹文化,我们饥谗着韩国料理和惊佩韩国医术的高明。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属于我们中国化的东西。除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显示了我们的中国的特征外,中国化的东西还包括什么?南怀瑾大师多次呼吁: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在全球化的今天,很难想象一个民族不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将会演变成怎样的一种危机。

     特色文化的保留如今越来越被关注了。南怀瑾先生大力推行的读经运动已经浩浩荡荡在少儿培训机构和觉醒的大学生中开展了;孔夫子越来越受推崇;《周易》《道德经》也被学者推上了百家讲坛;特色中式古典家具文化产业蒸蒸日上……所有这些都预示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振兴将会演变成一场浩浩荡荡的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国人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对古典文化的自豪感。

     生活原本就是一部书,传承着古典文化的点点滴滴,涉猎其中,必会惊叹魏巍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深感自豪。看到一张仿清红木座椅是否会想起清代乾隆帝统治的盛世时期文化博洽的社会氛围?看到古诗、古画与古典家具的完美辉映,是否因为置身于古典文化氛围而心生典雅之情?闲暇之际,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如《老子道德经》《论语》,是否深受圣人非凡的智慧的濡染?当代人们的生活时尚,高速。快餐文化的流行有悖于古典文化的细水长流,如果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中国古典文化之美,那么对古典文化的自豪感就无从谈起。

    恢复古典文化的自豪感当然还需要更深层次地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例如,深入诵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醉心于山山水水的美好景色的同时,欣赏作者在探求中国文化灵魂的道路上“弹奏”的时而深邃荒凉的二胡乐曲,时而清新婉约的古筝小调,时而低沉嘶哑的大提琴乐章,深刻感受到作者文化探寻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如此一来,不仅仅恢复并增强了古典文化的自豪感,也丰厚了自身对中国文化的感悟力。中国古典文化,只有细细品味,深入揣摩,方能感悟至深。

    恢复文化自豪感,传承中国优秀古典文化,尽可能地掌握文化典籍,吸收古典文化精华,并最终表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言说和行为举止中,表现出经中国古典文化熏陶而产生的优雅行为和温文儒雅的气质,唤起心中的自豪自尊,这样的民族必定是最受尊重的民族。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市场观察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