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管理质量(2)

2010-06-14 14:19 来源:管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1.决策质量的高低,对管理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决策并不是在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是管理中无时不存在的一种活动。它本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单凭经验决策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目标手段分析法是我们常用的决策分析法:先要为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措施;然后将这些措施看成是新的次一层的目标,为完成这些次一层的目标找到一些更详尽、更具体的措施,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在已有的解决办法为止。

    高科技的应用,也可以极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计算机的诞生为决策的定量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定时分析,计算机不仅可以使决策自动化,也会对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影响。

    提高决策质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准全原则,科学可行原则、对比优先原则、科学民主原则和反馈原则。同时西蒙认为,一个组织中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不能脱离决策过程而独立存在,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同时,由于一个组织内决策过程本身的性质,分权也是必要的。

    2 .计划质量决定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计划是在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是计划的灵魂,计划是决策的展开和具体化。计划是对各项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作出的设计和谋划。

    要提高计划质量,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计划是面向未来的,是决策的具体实施,因此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要具有先进性。在计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对计划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论证制度。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能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统筹原则、重点原则、弹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另外,加强调查研究,对客观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全方位吸收专家、群众参与制定计划,在计划中勇于创新,也是提高计划质量的重要途径。

    3.将组织转变为高度协调,高度激励和合作的社会系统将使管理活动事倍功半。

    管理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部环境及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内部各组成部门亦处于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状态。因此,要实现组织高度协调,必须从组织整体出发,把握好整体与环境,整体与层次、结构、部门之间的相互凉席和相互作用。

    对于机构设置,要使组织高度协调,首先要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同时要压缩管理层次,减少中间环节,确保组织沟通渠道畅通。对于企业内部,应立足职能转变,裁减专业管理部门,紧锁管理幅度,确保横向权力的权证统一,尽可能减少职权交叉。

    从组织协调角度出发,要正确把握权责集中与分散的限度,做到职责分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组织协调原则。要客观公正,灵活机动同时要注意整体。

    4.组织的控制工作既是管理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管理活动的开始。因此,控制职能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管理活动的成败。

    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控制是指向未来的,管理者对既成事实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当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对相关人员作出批评和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要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免将来重蹈覆辙。

    控制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末。因此要提高控制质量,必须首先确立标准,对照标准,管理人员才可以判断绩效和成果。其次是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第三就是要采取恰当的措施纠正偏差。

    以人为中心的控制更为有效,具体措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让职工感到满意,达到有效沟通目的,而且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权力型、命令式的管理会引起职工的反感,不能持久有效。要努力让职工形成正确和积极的态度,然后把各种经典的、传统的管理方法融合其中,从而更充分的发挥这些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的作用。

    5.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决定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历背景的群体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果用管理国有企业的方法去管理民营企业,可能就不灵。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还很难把自己的企业交给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去管理,民企在发展的初期,家族管理未必是坏事,而过早地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造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人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过来。对高学历背景的人更多的可能是要用理解和尊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严格的纪律和行为规则去要求他们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创造精神。而对工人却不一样,因为他们更能适应模式化的操作方法。反之,管理者不同,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提高管理质量,关键一点是对管理对象的透彻分析和把握。

    6.企业文化是提高管理质量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爱德加.沙因 EDGAR.SCHEIN)。

    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成为我们的共识。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总之,影响和制约管理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提高管理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企业管理质量要提高,创新是永恒不变的定律。环境是复杂的,瞬息万变的,企业在接受环境挑战时,唯一可选的道路就是时时保持创新觉悟,拥有高度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创新技能,不断进行创新管理,以求在创新中实现管理的高质量。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