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家居用品网】家具业的概念炒作接二连三,比如“风云人物”、“十大”、“总部基地”、“品牌升级”、CBD等,让人看了着实有点眼花缭乱。 这是一个概念营销的年代,家具行业也概莫能外。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危机、制造业萧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语境下,概念尤显重要。哪怕目前的许多概念还只是处于创意、试验、炒作阶段,甚至某些概念可能永远只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但它们毕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想望的空间。何况,作为思维的最小单位,一种新概念的提出,也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昭示着一种新的可能,并激发一种积极的作为。 然而,许多概念往往都是因应具体语境下的具体问题而生的,如果不能直面问题、脱离对问题的研究,很可能成为凌空蹈虚的、“挂羊头、卖狗肉”式的“伪概念”,或者说无聊的炒作。不幸的是,家具行业目前正多少浸染了这种不良风气:一些所谓的“风云人物”,可能只是赚到一些钱而已,并没有做过什么真正“风云”的事,更不能让人从其“风云”中品味出什么企业运作、财富创造的理性规律;一些所谓的“十大品牌”,要么谈不上多少独特的消费者价值创造,要么在消费者费那儿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牌;更有某些地区、企业提倡的所谓“总部基地”,由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很多假设性前提,成了玄而又玄的噱头。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家具业既要善于造概念的人,更要多点勇于、善于提问题、正视问题的人。尤其在当下家具产业升级困境的语境下,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概念的提出一定要附带出更多的问题,并正视这些问题。这样,概念才不会空洞无物、缺少实质性意义,才会更具建设性。事实上,环视家具行业周边环境,需要提出、正视、思考的问题不断: 先拿以上所造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来说。比如所谓“十大风云人物”,至少首先不能是从事于纯粹的买和卖、进行零和甚至负和博弈的商人,而应该是参与了一定的价值创造、进行正和博弈的企业家,那么,这些“风云人物”中,到底有多少是纯粹的商人,有多少是真正的企业家呢?如果是企业家,他们到底做了哪些创造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出的?在这些背景下作出英明的决策,需要“风云人物”主体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作出哪些超出常人意义的艰难取舍? 再如“总部基地”,需要许多高端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要素的支持,比如高端的人才,规范的知识产权制度,优良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提倡这个概念的地区具备吗?如果不具备,怎么来突破这些“瓶颈”?突破“瓶颈”会碰到哪些难题?如果是系统性的问题,目前最紧要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们的“问题”其实还可以扯得更远一点。前不久,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斯帝罗兰公司状告左右家私的专利侵权纠纷案。在原告斯帝罗兰展示了包括实物沙发在内的近10组铁证时,被告左右沙发的一纸新证据却让案情波澜迭起:原来在斯帝罗兰申请了外观专利后,左右沙发也马上申请了专利。而左右沙发取得专利的依据,据悉只是“斯帝罗兰申请的外观专利太妃椅在左,左右的太妃椅在右”。这样荒唐的凭证何以成了官方专利评审决策的依据?是专利工作人员的失误,还是另有它因?斯帝罗兰左右专利纠纷中,我们要把握的关键问题点在哪里?…… 再有近段时间逐渐浮出水面的香河经纬家具城迷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