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而“雕刻”对于中国红木家具而言,无论是气质雕琢还是韵味装饰,同样需要有内外兼修之功力,如此才能使图案显出交相辉映的气质,可以说“家具雕刻”俨然也是一门“中国功夫”。
在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中,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首要地位,其技法可分为: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相结合、圆雕等四种,其中,以浮雕手法使用最多,而浮雕又会因花纹的突出多少、由浅至高等差异而再次分类。雕刻是个复杂的过程,光看使用的工具便能令人咂舌,要知道,雕刻一幅图案,其所用到的不同雕刀便能达到30多把!至于图案的美感及艺术水准,则要视雕刻师的技术功底而论。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在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出雕刻艺术的才能与审美观念,而后又从陶器的制作中学到了制作动物和人物造型的技巧,竹、木、玉、犀牛角、象牙、玻璃、彩塑、石等均可作为雕刻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无论经历多少艺术形式的演变,雕刻工艺的魅力从未因时代的更替而褪色,反而愈显珍贵。
好的中式红木家具都具有个性、灵魂,这不仅表现在造型设计上,也表现在产品细节上,如雕刻装饰。在中国红木家具上所呈现的雕刻受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影响甚深,尤其是中国绘画,它给中国传统家具的雕刻提供了无限的题材和传神的境界,也正是因为这种跨界的借鉴,才使得中国红木家具能够在今天依然拥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传承,亦能让我们的后代很好地从其中品读出中国幽远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题材的创新
就历史阶段而言,明清传统家具的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雕刻内容囊括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龙凤纹饰、植物纹饰、动物纹饰、杂宝纹饰、自然风光纹饰等。在明清红木家具上各种各样的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如历史人物传说、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作为中国传统家具制作者,连天红在家具制作中不断寻求创新,致力在打造优质产品的同时展示中国家具的雕刻之美,如下图所示,许多产品便传神地为我们展示了传统图案的经典之处,同时,它们是题材创新的典范,亦是连天红一直追求的艺术与家具相结合的最佳表现形式,而如此的题材创新与艺术表现,连天红还在不断突破与探索中。
今天,我们能从传统家具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务必要感谢那些将雕刻艺术活化于家具之上的雕刻师。是他们让我们得以欣赏到又一门“中国功夫”!
![]()
连天红西番莲纹梯形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