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牛喘月”话宋金

2010-05-25 13:42 来源:林州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历史文物上多有花纹装饰。有人说这些装饰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符号,这种符号的信息会留存在这个民族的生命和血液中,生长、运动情绪和所赋予生命存在的东西。
    金秋时节,连日与同事调查田野文物,风尘仆仆之中,于多地发现有一种石刻装饰,在一个菱形开光中(框内),刻一只卧牛,牛回首上昂,仰视上方一个云片衬托圆月。这种纹饰多位于石塔须弥座束腰处,也有饰于香炉供桌前立面上,还有砌在屋檐边墙角上墀头(垛头)处。时代有金、元、明、清。识者谓之“犀牛望月”题材。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粱亦秋先生则说:“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实际是‘吴牛喘月’的纹样。”
    早在唐代,人们就将犀牛和犀角称为国之宝,物之珍,甚至认为犀角通灵,连大诗人李商隐也感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示两人虽不相见,却可以心灵相通。《关尹子·五鉴》载:“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面彼真月,初不在角。说的是犀牛看月久了,那月儿起了感应,竟然把影子都印到犀角上。后来的人便形容这是长久盼望,以期得到所想要的。犀牛的谐音是“喜牛”,因而是大吉大利、喜从天降的吉祥物。犀牛望月寓意着“盼望喜从天降”,无怪乎一向崇尚如意吉祥的中国人都把牛和月的图饰叫成“犀牛望月”。
    吴牛是指吴地(江淮一带)的水牛,由于吴地天气炎热,水牛怕热,半夜起身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掩泪悲千古。”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