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边图案概说

2010-04-28 10:00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古代花边纹样,是中国民族装饰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凝聚着历代巧工能匠的智慧和才能,体现中国民族文化方面的精神和特征。对中国花边图案的发掘和研究,是继承与发扬传统图案,丰富当今图案设计的来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花边这个名词,在工艺美术上有两个略为不同的概念。

  一个是边饰纹样的图式,常指狭长的条带形图案花纹,包括各种各样的边框纹样,构成方法主要是二方连续。另一个是工艺美术的品种,是用线织成返覆通透图纹的织绣工艺品,一般又称之为「抽纱」(图一)。 

图一

  古代用线编结成的花边,称为「花绦」、「兰干」,也叫「绦子」或「络子」,其实是长条的带子。最早的名称还叫「组」。《礼,内则》有:「织组」。《注》曰「织,绦也。」《疏》曰:「组俱为绦,薄阔为组,似绳者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它们主要用来作绶带和冠缨,其花纹和色彩又有不同的等级规定。以后品类增多,例如用来编结扇袋、香坠和汗巾等。本书要介绍的,主要是指前一种,亦即各式各样的边饰纹样,当然也包括绣织工艺中的图样。
在花边广泛应用于器物上之前,或者说,作为装饰图案的花边还没有诞生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连续而富有节奏的形式,产生了审美的情趣。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懂得把石朱、鱼骨和兽牙等,穿孔制造成一串串的石琏、骨琏,装饰在自己的颈上。这种由相同或不相同的单元串联构成的连续装饰品,反映出先民对花边形式的喜爱和向往,成为古代装饰纹样的雏形。随着古代编织物,骨器、陶器等工艺品的生产发展,花边逐步运用起来。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花边同样是和人类物质生产、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有关的产物。花边艺术在某种意义上亦是古人的创作愿望和情绪的反映和表达,其形式和形象,必然带有一定的个人精神意识和社会意识。藉此美化人类自己制造的物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代艺人不断从现实世界中吸取养料、加上自己的想像力而推陈出新,使花边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中国传统图案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图二                                图三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