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词典寓意纹样(8)

2010-04-04 09:37 来源: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二十四孝 
    旧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个极尽孝道的典型人物。旧有《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集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诗之,用训童蒙。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方胜纹 
    传统寓意纹样。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司马相如《大人赋》:“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兮觌西王母;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胜之形象,可见出土的汉代“玉胜”。古时作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载有“金胜”,所谓“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作为首饰之胜尚有华胜、织胜,罗胜、春胜、方胜、人胜、叠胜等。其中多以材料或形象冠名。此后“胜”广泛用于各种工艺品装饰上。如四川出土的石刻画像,建筑之门楣就刻有“胜”的图案。尤其是“方胜”,明清以来已成为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飞天纹 
    古代吉祥图案。飞天,出自佛经,梵音“犍闼婆”,“犍闼缚”或“乾闼婆”。又名“香音神“或“香阴神”,即“不啖酒肉,惟嗅香气”之意。是上天“天龙八部”神之一,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天欲作乐时,其身自现异相,飞行于天空,手持乐器,蹁跹飘舞,故又称“天乐神”、“伎乐天”、“乐神”、“音乐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飞天纹样随着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北魏前期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相趋于“秀骨清象”,这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时期,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更长,有的比人长二、三倍,凌空飘荡的质感非常自然流畅。在敦煌壁画,云冈、龙门、巩县石窟,都绘刻有优美的各种飞天形象。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