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纹
《名义考》:“斗牛如龙而觩角。”觩角即角作曲貌,一如弓鞬式。形异于龙、蟒之角。《埤雅》:“虚危(星名)以前像蛇,蛇体如龙”。故知斗牛纹并非牛形,而是一种想象的形象。《宸垣识略》:“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且视之,湖冰破裂一道已纵去。”亦谓非真牛形。又故宫太和殿脊兽中有斗牛一兽,头不作蟒形,遍体作鳞片,尾与麒麟尾相似。此兽纹亦用于服饰。斗牛纹服,决于飞鱼之服,属赐服之一。
独占鳌头
传统寓意图案。科举时代,称状元及第,谓独占鳌头。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盖禁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称所本,以此称独占鳖头。”纹样即以此为题材构成。
二十八宿青龙白虎纹
我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陆、四宫。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东方,青色,青龙(或苍龙),对应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红色,朱鸟,对应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白色,白虎,对应奎、娄、胃、昴、毕、觜觿、参七宿。北方,黑色,玄武(龟、蛇),对应斗、牵牛,婺女(或称须女),虚、危、营室,东壁七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