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超高压线路上首次实现直升机带电作业(2)

2010-04-24 13:58 来源:网易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直升机两根电线间悬停

    工人机下“穿针引线”

    在昨天的演练中,线路维修工人在直升机的拖载下,首次成功完成了两相电线之间的带电作业,这也是世界公认最难的带电作业。在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掌握。

    为何最难?从演练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飞行员载着线路工,就是在危险的高压电环境里,完成“绣花针”的功夫。图表显示,两边最外端的电线之间的距离是23米,直升机机翼展开8米多。而机翼与高压线之间的至少要保持5米的安全间距,直升机能够活动的范围也就数米范围内,而且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操作失控,机翼打通了两相高压线之间的通道,立刻引起电线短路,引发电网跳闸事故。

    在现场,直升机先载着线路工飞离高压线,然后盘旋至铁塔最顶部驾设的两根地线的上空,选择正中的区域缓缓下落。在靠近最中间一根高压线时,直升机作出调整,即让线路工能抓住高压线,还要防止直升机机翼不能和相邻的高压线太近。在接近中间一股高压线的那一刻,强烈的电弧再次闪起。但直升机仍然慢慢按近线路,按着先前的步骤,再次完成了更换高线上的间隔棒等工作。

    昨天下午,直升机载着两名线路工人,总共14次接近高压线,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了在安装标志球、修复受损线路等一系列线路维护工作。

    少停一条50万伏线

    多给一座县城供电

    为何采取直升机载人方式,研究实施带电作业检修?据了解,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维护的50万伏线路属国家电网电办输送的骨干通道,线路跨越湖泊沼泽,所处地势条件复杂。其中,三峡电外送线路全部从山区穿越,75%的线路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大山。

    电力专家介绍,运用传统带电检修方法,大量时间都消耗在将工人送达现场和工位的过程中,而利用直升机进行带电作业,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昨天,电力部门现场统计,通过直升机载人更换高压线上的间隔棒,人工方式一天最多换30个,在直升机的帮助下,则可达到300个。

    此外,相对于传统作业方法,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直升机作业投入的人力更少,使作业人员暴露在强电场的时间更短,因此,引发人身电力伤害事故的可能性也比传统作业更小。

    不停电完成检修,还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副总工程师李豫介绍,停一条50万伏的线路,相当于少给一座县城供电。线路停运检修,还会使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下降。

    直升机飞行员系租用

    由于直升机带电作业目前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昨天,参与演练的直升机和飞行员是通过上海中瑞通用航空公司租借。抵达现场的该公司总经理张保空也曾经是一位飞行员,他向记者介绍,参与带电作业的直升机和普通直升机不同,经过特殊制造,经历了高电压试验,一架价值在200万美金。目前,在世界上能驾驶这种直升机,在带电高压线间的飞行作业的驾驶员,总数不超过几十个,此类飞行员最快的培训周期也在6-8年。

    空中方位词说得最多

    昨天,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负责人面对凯旋返回地面的带电工,骄傲地称他们是供电系统的“特种部队”。

    昨天参与演练的带电工杜涛已有10年的带电作业经历,上机前,他身着一套银色的屏蔽服,并戴着头盔。这种衣服掺有金属材料,可让强大电流从外层衣物通过,而不经过人体。而且带电工的资质每年都需考试,有高血压及心脏病者均不能成为带电工。

    昨天参与演练的带电工,除了上述上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由于驾驶员租借自国外,杜涛坐在平台上,需用英语通过耳机与驾驶员交流。在空中,他和驾驶员说得最多的是方位词。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趣闻乐事
我们同时还为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