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的椅子

2010-05-28 10:27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材料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华文化以木文化为重要传承脉络。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带榫卯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也是木文化开始的见证,汉代丰富的木胎漆器的出土,唐代悬空寺等木结构建筑的存世,无不体现了木文明的辉煌成就。宋代尽管有一些随葬椅子明器的出土发现,但并不足以反映当时椅子的实际情况,只能说明当时椅子的基本式样。我们至今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尚有元代以前的木制实用椅子存世,对于明代以前的椅子的了解,我们只能从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墓道的壁画、北魏的石刻、敦煌的绘画和唐、宋、元有限的绘画中寻找素材,从这些如实记录当时生活风尚的历史画面上追寻椅子的演变过程。
    明式民间椅子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新的政治体系刺激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永乐一朝,开创了明代强国的历程。随着皇宫北迁,一大批优秀的民间建筑匠师得到宫廷启用。而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官家,集中着优秀的民间工匠制作家具,并将民间家具源源不断地由运河北运,进入皇宫,以满足宫廷陈设的需要。官家和工匠视能为宫廷提供家具为无上荣耀,他们互相竞争,从而使江南家具制作水平空前提高。
明中期以来,江南经济空前繁荣,首先是商品日益丰富。商品大多出自于百工之手,家具是百工制品中最大宗的商品之一,江南家具制作自此进入了明以来最繁荣的时期。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富商巨贾争相修建私宅园林,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需要,种类更丰富了,在技艺上也更加精益求精,对家具的风格开始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据明代王世性《广志铎》里记录:“斋头清玩、几案床榻……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始盛。”说明了明中期已经建立了简约、古朴的审美理念,人们推崇素雅、高古的家具风格。椅子也在继承宋元风格的基础上开始了这种时尚的追求,并逐渐形成“明式特征”。
    文人对家具设计的直接参与和间接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明代家具的制作水平。不但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理论上已经有了系统的总结。明末浙江兰溪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明确说明了当时居室装饰的追求风格是追求实用、舒适,在功能上强调科学性。更可贵的是当时文人推崇以古为雅,以朴实为雅,反对繁雕缛饰,视雕琢、斧斫外露为不雅或俗式,认为“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明代文人关于家具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存世的明式家具中都能得到印证,明式椅子也不例外。
    在家具的发展过程中,明代文人最热衷参与设计和进行理论的总结,他们无疑对这一时代的椅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画家文徵明在椅背上题文刻字:“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煮苦茗啜之,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笔迹画卷纵观之。”还有一代大家董其昌也在官帽椅上题文“公退之睱,披鹤氅衣,带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这些江南文人雅士把自己的情感记录在椅背上,增加了椅子的艺术内涵,也成了明代江南文人参与椅子的设计和制作的明证。
    明清交替期间,满清统治者依然使用大批明代官员,吸收汉族文化,家具的制作依然承传明代已经成熟的制度和风格,并在康熙、雍正两朝间把明式家具推上了无比辉煌的艺术境界。因此,明式家具及明式椅子的基本概念,从时间上说应该是明代到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以及乾隆早期的三百多年间。
    用现在的眼光来欣赏明式椅子,我们会感受到以简朴的点线构成的十分耐看的立体效果,椅子已经具备了雕塑最基本的多维空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式椅子也是成功的雕塑作品。
    坐在明式椅子上你会惊奇地发现,用坚硬的木材制作的椅子处处让你感受到温和、体贴。座面承托臀部和大腿,靠背护着你的腰,扶手以支撑上身,连双脚也由脚踏衬垫。明式椅子遵循力学原理,不同的部位分别承担身体重量,按人体结构合理设计椅子各部位的结构,体现了以人为本求实的制作理念。
    椅子作为与人接触最密切、最能体现人的地位和品性的家具,从来都是工匠们精心打造的对象,倾注了设计者的匠心,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最精粹的理念。每一件优秀的明式椅子,其线条、体积、虚实对应都体现了至善至美的艺术匠心,其气、其势、其意、其神都达到了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神奇境界。
    明式椅子是文人雅士和工匠共同创作的结果,或者工匠本人也是富有文化修养的能工巧匠,惟此,才能创造出如此不朽的艺术品。明式椅子追求表现人体本身坐在椅子上的美好形象和充满理想的自信和自尊的意境,椅子成了完善人的品性和人格的重要手段。明式椅子以其前所未有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文人雅士留下了流芳千古的高风倩影。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