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生产榉木,因此榉木家具的生产大多分布在江浙地区。北方虽亦有少量存世,那是通过大运河向北运载而得。古代运输成本较高,又加诸多不便,故制作家具一般就地取材为多,大都以本地所产良材作为家具用材的首选。在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尚未进口之时,榉木理所当然作为江浙一带最好的家具用材。 榉木由于其质硬木坚,在江南又被视为硬木,所制家具极为坚固实用,制作工艺相当考究。最精致的榉木家具基本出自苏州地区,苏作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苏州的工匠艺技超群,高手如云,承传有序,他们大量制作的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榉木家具,精美绝伦,深为人爱,为中国传统家具带来了通向辉煌顶峰的机遇。榉木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先驱,而且在明清两之材都无法担扛的。 据说十多年前苏州东山,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榉木家具,柜厨桌椅式样多传统。近年再去苏州已不多见了。 苏州应视为中国古典明式家具的发祥地,其所生产的榉木家具与黄花梨几无二致,不仅做工精致,式样传统,简约素洁、稍有纹饰,明式为多。远观与黄花梨家如孪生兄弟,难以分清,无可挑剔。这说明在黄花梨等硬木进口并大量制作家具后,苏作最为纯熟精细,而且在制作黄花梨家具的同时,作为明式家具家具的开拓者榉木家具的制作从未停止过。只是世人把荣耀和光辉罩在了黄花梨等硬木家具身上。明末清初苏州工匠虽大量制作进口硬木家具,但那些多为皇家和达官贵人所拥置;而一般平民仍以使用榉木和其他白木家具为主,且不少殷实书香文人亦喜榉木家具,加之平民人数众多,则市场极为广阔。因此榉木家具需求量日益增大颇为民间珍爱,其传统制作时序延续至民国。所以人们常见形制非常古朴文逸的明式榉木家具,其生产年代可能晚清甚至民国初年。 榉木家具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中国明式家具的发展过程。民式家具准确地说,应为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所制家具。明式家具中最早的当为榉木家具,而明式家具的精典之作不乏榉木制作。榉木家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榉木家具的品种最为齐全,无论桌,案,几、凳,椅,柜,橱,床无一不有。尤以圈椅和圆角柜最为著名,椅背背面多用大块整板显示美丽花纹。苏作家具在硬木上通常精打细算,能省则省,但在制作榉木家具时却极为大方爽直,令人振奋。 清作榉木圈椅,罗圈为三段接圈。*背呈S状;三攒接作法,中间一块棉板落膛堆肚面,上面浮雕云头纹饰,雕刻非常细致柔和;典型的清作标记,明式无此纹雕,下面一块壶门亮脚很有韵味。椅面下为方形券口,内盘阳线,两侧与后面设镂出牙头的牙板,踏脚 下设二个呈梯形角牙,与扶手鹅脖下载处向后缩约10厘米,联帮棍亦呈S形。座面用整板攒框打槽平镶,板面宝塔纹清丽典雅颇有逸韵。此作与黄花梨等硬木圈椅作法不同。黄花梨等硬木椅面多用藤席作座面,这与进口硬木料贵价高有关。商人与工匠为降低成本,当然以省料为好。而苏作选用本地榉木,当时料多价廉。苏作用料以省工节料著名,当时工料成本中,椅面编藤成本价要比榉木材料来得高。因此宁可用大料大面板,给人以古朴大气且又工料低廉,何乐而不为。现在人们所见榉木圈椅大都为板面,少有藤面,而苏作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圈椅基本是藤面,板面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