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祭饼熏床
《宛署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就是用面摊煎饼祭床、熏床,目的是令百虫不生,床上平安。(北京古籍出版杜,1980年版,第191页)
《帝京景物略》也记载有二月熏床炕,叫做熏虫儿。
《燕京岁时杂咏》说:“祭饼熏床虫子收,青龙今日定抬头。”这些风俗是告诫人们,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刻,要清除床炕上的百虫,以保清洁与平安。
7.送子床上
《清稗类钞》载:“淮安有送子之俗,恒在元宵后,二月初二前。凡年老无子及成婚多年而未育者,戚友咸受纸糊之小红灯,间有用砖代者,此砖须取之东门外之麟桥堍,否则无效。盖取麒麟送子之意。由送者先期择日,备柬通知受者之家,临时,约集十余人,鼓乐大作,持灯或送砖往,受者则远迎迓门外,以所送之灯或砖,悬于望子者的床中,并以酒筵款待送子者,他日得子,则有重酬。”
8.“蓬鞭蒲剑”悬于床
旧时视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端午节要插蒲艾,饮雄黄酒,还要
将酒“挥洒床帐间,以避虫毒。”
《清嘉录》:“截蒲为剑,割蓬作鞭,辅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用以却鬼。 ”(《老北京的风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苏州民俗》说,端午节要在床头上贴五毒符。这些习俗实际与季节有关,在南方五月正是雨季,潮湿虫生。在北方五月也是冬眠幼虫复苏的时刻,清洁床炕才能保人平安。
9.中秋送子于床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秋晚,衡城有送瓜一事,凡席丰覆厚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选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勿令园主知之,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如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瓜于床,以被覆之,口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之,若喜事然。妇女得瓜后
即剖食之。”
民间也将八月中秋视为求子良机,《东京梦华录》:“八月秋社……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并把葫芦挂在床上,作为求子的象征。
综上所述,节日风俗中的床,不仅仅是休养生息的所在,更是子孙繁衍的象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传宗接代、子孙繁衍看得很重,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节日风俗中,也贯穿着求子、送 子和子孙长命的愿望。床脚的压岁钱,是祈望子孙们新的一岁能被压住而长命,二月、八月的求子活动,是借助于元宵节的“团团圆圆”与中秋节的“团圆佳节,花好月圆”以求子孙兴旺。 “熏床炕”“照虚耗”“洒雄黄于床”“葫芦儿挂于床”“莲花灯悬于床”“蓬鞭蒲剑悬于床”“奉床若神”……都是为了祈求子孙的平安与长命。
床在节日风俗中,也已经超越了它自身的功能与价值,而被赋予繁衍子孙的内涵了。因此,床被奉若主宰生育、主宰家族昌盛的神明,想像出两位床神——床公床母来,并选了正月十六日作为祭祀床神的节日。
子孙兴旺,后继有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节日民俗中床的使用,是这一传统观念的体现与延伸。人们对于床,寄托了子孙昌盛,继世传家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