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山西寺庙风格家具(2)

2010-05-08 13:32 来源:黄河新闻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此类供桌可以说是山西“特产”,大多呈方形,尺寸在1米左右见方,高度在86厘米上下 。多见于寺庙或祠堂之中,或为供奉祖宗牌位、陈设香火贡品之用,其体量较大不宜搬动也不常搬动,因而有些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其特点是四角向外垂探出几个角花,故也有很多人形象的称为外贴牙供桌。它们的外观看上去都上下分层。桌面算做一层,桌面以下两腿之间再分做两层。
    桌面一层往往不带束腰,偶有带高束腰者如供桌一、三、四,束腰处或雕花或开鱼门洞,高浮雕者制作最为繁难,如供桌三,但整体仍不失粗犷;中间一层每面往往只有一个矮老,分作两个绦环板,一般都做高浮雕或透雕处理;底层每面则由两个矮老分作三块绦环板,一般都透挖鱼门洞,有些鱼门洞中间还有卡子花,如图——供桌四、五及局部,亦有做高浮雕者,所雕文饰古朴粗犷,如供桌二;底层的下横枨下坠八个角牙,两两与腿相抵;桌面四角各有一圆雕外贴牙,挂于角端并紧贴腿部上端,外贴牙一般外翻如意纹或卷叶纹,如图a—e,有些下边还带有垂珠,如图的d、e。
    供桌一般都髹漆,漆灰较厚,有的四周还带有彩绘,如图e,有的于雕刻起线处描金。一般采用松木、杉木或榆木制,亦见有大边用柞木,装心板用松木制者,当属罕见,供桌四即是。桌面多起拦水线,亦有不带者,另有可以抬起与底部四腿分离者,行话称为“活面”。“活面”制式亦不多见,推测当为分散重量,易于搬运,故分而制之,如供桌八。另有见四腿靠上部位各安有铁环一枚,如供桌六,是为搬运之便。大多数供桌桌面以下空置,亦见一侧装有一个或两个抽屉者,不多见,当为盛放香火之用,供桌九即是。

香几   供桌

      香几 一                香几 二                  供桌六

此类供桌制式高古,颇具金元之遗风。腿间横橕及橕间矮老多起剑脊棱,腿部多打洼委角或作外圆里方,大边多采用45°割角阴阳榫,或称“夹皮榫”【注】如供桌四的局部图。另外,往往在桌面底部临近大边的两根穿带的三分之一处打眼,每个眼中再插上一个类似门插杆的短托带,托带一头穿过大边以破头楔固定,另一端短且厚,卡在穿带外,以此加强方桌的牢固度,如图供桌八的穿带即为此种样式。夹皮榫和穿带的这种制法比较原始,多见于山西家具尤其是晋南家具。
    以上的五个供桌推测都当制于明代,但此类制式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仍有制作,故只靠标型学来断代仍恐有失准确,还是要多方面评估才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带有确切年款的家具才显得弥足珍贵,比如供桌六,它的桌面下方发现有属款——“崇祯六年初夏魁吾记棹五号”,崇祯六年即1633年,距今将近400年,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笔者还曾见过一供桌底部穿带上刻有顺治年款,惜所拍照片暂未找到。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