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材质不讲文化是家具的悲哀

2010-03-29 10:08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古典家具热”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到现在依然“高烧”不退。尽管价码儿已然翻了几个跟头,但收藏不分前后,投资古典家具还有升值的潜力。由“古典家具热”带动
了“红木家具热”。红木家具已在国内家具市场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成了一种时尚。迁入新居,屋里不摆上一件两件红木家具,似乎缺少点文化品位。自然,现在市场上的红木家具通常是古典家具的新仿。也就是说它是仿古典家具。“古典家具热”是好事,它起码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表明中国古典家具本身的文化魅力。但这种“热”也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正如王世襄老爷子几年前撰文分析的那样:“由于古典家具热,全国各地生产厂家、作坊,多如雨后春笋,遗憾的是粗制滥造、庸俗不堪的占多数。他们的生产方法是限工限价,将定活包给木工。木工为了多得一些,只有加快制作。其结果必然是远看似是而非,近看一无是处。这样不仅损害我们的出口贸易,而且今后再也培养不出能工巧匠,精湛的古典家具工艺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之手!”王老的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日前,记者就古典家具文化和红木家具市场存在的问题,跟雕刻师、现任北京宣明典居家具公司经理的付军民深聊了几次,获益匪浅。也许我们的谈话内容,对人们选购和收藏红木家具有所启示。

    跟其他收藏古典家具的玩家或经营古典家具的商人不同,付军民是搞雕刻做古典家具出身,而且他是浙江师大工美专业的高材生。他跟我说,从小就对红木有一种执著的喜爱。他家里有个祖传的紫檀木匣,雕刻精美,剔透玲珑,他爱不释手。6岁的时候,他母亲把这个紫檀木匣给了他。从那时起,这个木匣便成了他的心爱之物,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直到现在还在他的身边。付军民是浙江东阳人,东阳自古以来就是雕刻之乡,眼下京城搞雕刻的十个有八九个是东阳人。他大学毕业以后,跟老家的一个雕刻匠学习木雕,一年以后,随二哥来到北京。先在万寿寺博物馆雕建筑模型,3年之中,雕过故宫、颐和园、嘉峪关长城、黄鹤楼、应县木塔等。以后他应聘到陈丽华女士创办的紫檀博物馆,参与紫檀浮雕《清明上河图》的制作,由于他在京城的木雕圈内有点名气,一些玩古典家具仿旧的人,开始找他搞家具上的雕活儿,他做的仿古家具被人拿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出售。从这时起,他开始接触古典家具。他对记者说,也许因为我是学工美设计的,又生在雕刻之乡,搞了十多年的木雕和古典家具制做,我对红木家具有一种悟性。我读了大量的有关古典家具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王世襄先生的几部古典家具的书,快让我翻烂了。懂得多了,看得多了,也干得多了,使我对古典家具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一来,眼界也高了,我转遍了京城的红木家具市场,发现眼下出售的红木家具有文化品位的并不多,大多数红木家具是样子货,价格低廉、工艺极差、活儿粗糙,从这些家具上根本品不出中国古典家具应有的文化味道。如果再这么干下去,就把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给毁了。付军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自己亲自动手,为弘扬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尽一份力。2002年,他靠朋友的帮助成立了宣明典居家具公司。他对记者说,为什么要叫宣明典居?因为明式是中国家具的精粹之作,达到了家具美学的顶峰。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王世襄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珍赏》让我们能领略到明式家具的艺术魅力。我要以弘扬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为己任,所以叫宣明典居。从这个公开表明自己心迹的字号,可以看出付军民弘扬古典家具文化的信心。

    家具的悲哀:重材质,不讲文化

    付军民对记者坦言:现在红木家具市场的最大问题是重视材质,不讲文化。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审视一下消费者买家具的心态,一般都是先看材料是真的还是假的。厂家商家也在这上头做文章,好像只要是真红木,这就是好家具,其他都不重要。人们并没有把家具跟文化结合起来。这种市场氛围,淡化了红木家具应有的文化品位。眼下,买红木家具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搞收藏的玩家,这类人偏重于老红木家具,对新红木不屑一顾。另一类是追求时尚,也意识到红木的升值潜力,手里有些钱的人,他们对红木家具很感兴趣,但更注重家具的实用价值。由于这一类消费者的人数迅速增加,促进了红木家具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却潜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扼杀。因为家具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它的品质、工艺、装饰能直接反映出制作人对文化的理解,特别是红木,这里说的红木是泛指,它包括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木种,由于木材的稀有,更应该让它的家具体现出文化来。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许多红木家具做不到这一点。红木的材质固然重要,但家具本身的文化感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付军民认为缺少文化感的红木家具,是红木的悲哀。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