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遗忘的广作红木传奇(图文)(3)

2010-03-25 10:16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为了让广作的辉煌不至于沦为消逝的记忆,李钟声还在书中特意提出了总结老艺人经验、成立广作红木研究所和博物馆,解决商标注册和著作权保护问题,木雕教育进课堂等提议,希望唤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炼红木性、养平常心

    采访过程中,广作家具的精湛工艺令李钟声一次次沉醉之余,更令他叹服不已的是胡氏家族“炼红木性、养平常心、赚良心钱”的家训,《广作·红木的魅力》一书对红木艺人的品行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描绘和刻画:比如第二代传人胡枝师傅(已于2005年辞世)不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生平心得传授给徒弟,不收分文,还时常资助生活困难的邻人和徒弟,乐于助人,老先生的高风亮节有口皆碑。

    胡枝一生为红木家具呕心沥血,不求回报。20世纪80、90年代,老先生曾担任一家木雕厂的顾问,参与了多套作品的创作设计和生产。当时厂里规定设计一个新产品,可获得奖励3000元,但被老先生委婉谢绝了,理由是“我已经拿了工资”,而当时这笔钱在大岭村可以盖一间屋子。

    胡敏强、胡敏枢兄弟,不仅继承了父亲“学艺好防身”的训导,还传承了父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踏实诚信的从商之道,以及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与回报观念。

    “商业社会的利益驱动,急功近利,人心浮躁是扼杀传统木雕的罪魁。”李钟声感叹道,胡氏家族“以真为尚”的市场理念,如酸枝木般“刚正倔强和温和圆润”的性格,在“利益至上”的今天显得殊为可贵。

    专家说法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柯可:

    广州本土文化最怕“日用而人不知”

    广作红木家具是广东著名文化品牌之一,也是足以代表中国家具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流派之一。它深具岭南文化底蕴,又“润物无声”地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事实上,岭南文化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广东的饮食、音乐、凉茶等文化。正如《易经》有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最“贴近百姓”的文化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任其自生自灭、乏人问津。

     一直以来,广东本土文化研究的一个缺憾便是琐碎有余、系统不足。而《广作·红木的魅力》恰好是浓墨重彩、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广作红木艺术的风格和魅力,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其流变渊源和文化内涵,在广式家具研究领域填补了一项理论空白。

    广作艺人杨广海:

    了解广作文化的“及时雨”

    广作家具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它的特点,《广作·红木的魅力》对此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广州在清代是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取材便捷。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商业、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广式家具在清中期以后100多年间异军突起。

    上世纪60、70年代,广作家具在全国出口量最大,是创造外汇的大户,还是赠送外宾的佳品,因此很受重视。但现在广东本地家具市场上,真正的广作精品已经不多。原材料上涨、人才流失、后继乏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作的发展前景。在这个背景下,《广作·红木的魅力》可说是宣传广作文化的“及时雨”,对于读者认识、了解广作这一流派的特色和价值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衷心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引起各方重视,加大对广作艺术的扶持力度。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