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的罗汉床 楠书房的展厅中摆放着一架质朴无华的金丝楠木罗汉床。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成的。榻本来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榻,已经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后来人们又在坐面上加了围子,增大床体曲线弧度,仿佛是“罗汉肚皮”,故而得名“罗汉床”。 明、清两代皇室和各王公大臣的厅堂里,都陈设着罗汉床。罗汉床一般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且都摆放在殿堂中的重要位置。宫廷中则多摆放在正殿明间,和屏风、香几、宫扇、香筒、角端等组合陈设,显得异常庄重、严肃。 大罗汉床不仅可以用作卧具,也可以用为坐具。一般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垫、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而罗汉床正中所置炕几,作用相当于现代两个沙发当中的茶几。这种炕几在罗汉床上使用,既可依凭又可陈放器物。可以说,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而十分讲究的家具。 在我国汉朝以前,人们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于是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在楠书房还有一件不惹人注意的展品——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观者看到它黝黑的外表,斑驳的纹路,以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藏品,但在鉴赏人的指点下,大家才知道,这是一件稀世珍宝。明、清家具收藏专家朱宝力见到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时,曾惊叹道,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 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系清雍正年间之物,该器以上等金丝楠木为胎,通体饰大漆,在漆地上以典型的描金工艺饰缠枝莲纹和四爪金龙。经数百年的沧桑,虽漆面斑驳、金箔部分脱落,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金碧辉煌。此器高2米、宽1.8米、厚80厘米,宽厚硕重,产地为山西。依其器型纹饰来看,当年应该是亲王或贝勒家中陈设之物,或是皇家庙堂藏经用柜。 这件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表面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是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早在中国商代已开始用大漆制出了精美的漆器。刚割取的大漆,呈乳白色黏稠状,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现在通过人工制成的合成漆,五光十色、色彩丰富,但在无毒、耐久、抗酸碱等方面,人工漆是远不敌大漆的,因此大漆又有漆中之王的美誉。 这件清代大漆描金莲龙纹大柜,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处处显示出其尊贵的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