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融入现代风格 年轻化行情渐看涨

2011-08-06 14:18 来源:慧聪家居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传统风格虽经典70后不买账

    近来,陆续有70后读者向本报询问,喜爱红木材质和工艺的他们,如果想抛开传统外形,购买具有创新元素的红木家具,应该从哪下手,又该奔哪儿去?就此,笔者在京城各大红木卖场中转上一圈后发现,除了“刻板”的传统派红木家具外,元亨利、宣明典居、友联为家等不少红木厂家为了顺应新型消费群体的喜好,早已开始尝试在传统红木家具上进行改良创新,且产品状态也越来越成熟。或调整尺寸、或增减元素、或加入新材质,这些变化一方面贴近了现代人生活环境和习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产品同质化现象,令卖家更具竞争力。

    现代人使用的红木家具是以传统为佳,还是到了该改良与创新的时候?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直言,经典红木家具的传承不能少,还必须兼具形神艺。但具有当代元素和记录眼下人生活状态的创新型红木家具也到了该大肆发展的时候。此外,居然之家副总裁任成也表示,为了让后来居上的新一波消费群体能买到合心的红木家具,居然之家丽泽店8月中即将开幕的“红木大会堂”将引入更多“年轻化”品牌和产品。

    现代风格“年轻化”红木家具市场需求渐涨

    好东西应该被更多人使用和认同,红木家具也不该过早给自己定位。上周末,在转红木卖场时,40多岁的消费者张先生告诉笔者,卖场中多数厂家做传统硬木家具,为了买套有点新意的他们转了好几天。同时,张先生也提出身边友人的困惑,他们对红木家具颇感兴趣,也有能力购买,但却对过于传统产品提不起兴趣。的确,作为自主力强、眼光独到的70、80后新型消费群体而言,与历史画谱一样的传统红木家具略显“刻板”与沉闷,但喜爱红木材质和工艺的他们随着阅历与财力的积累,对创新型红木家具的欲望却与日俱增。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表示,据其了解,相比前几年因为追赶“复古潮”带动起来的红木家具购买风而言,近来消费市场对“年轻化”红木家具的需求更猛烈,而这种猛烈背后反而隐藏着更理性、也更严苛的消费心态,值得红木品牌重视。元亨利总经理杨波也表示,虽然其个人更喜爱传统硬木家具,但从销售状况来看,对“年轻化”红木家具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且喜爱程度也更浓。故此,品牌只好根据多数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对经典造型进行微调,这是应时而生的创新,无法规避。

    结构不能动尺寸可调整红木家具创新需适度

    保值、升值,还能体现身份与文化素养,诸如此类的优势令传统红木家具这几年风波不断。原材料产地的真伪与价格高低一度陷入乱象,更让购买红木家具成为“劳心劳力”的代名词。如何使欣赏红木文化与采买红木家具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呢?对此,中国家具协会身体力行给出答案,朱长岭认为买家具别仅消费材质,拿出精力多看看产品的创新改良和文化内涵,可以提高购买者的轻松和快乐指数。而为了让更多年轻消费者踏上追随红木家具的道路,中家协将于今年7月至9月举办“2011年度中国红木家具‘东作’奖”评选活动,提倡在保留传统硬木家具结构与工艺精髓的前提下,用心做适应现代人使用的改良与创新。在这场比赛中,创意所占的分数比例远高于家具用材、寓意文化以及木雕工艺。

    既然曾经被定位为“传统”的红木家具到了“创新”的时候,那“新”在哪,如何“新”才能既不抛弃传统文化,又适合现代人口味,具有市场价值呢?传统与创新比例各半的宣明典居家具总经理傅军民直言,站在“经典”的肩膀上创新不容易,但经验告诉制造厂家,相比之下能兼具“用而美”的改良是有心的,也更经得起市场考验。

友联为家红木家具总经理潘海英也称,榫卯结构和木作工艺不能被改掉,但风格、设计、尺寸、雕花,甚至材质都可成为“创新”的工具。比如,友联融入玻璃材质的客厅系列和完全变了风格的红木欧式酒柜,市场认可程度就不错。
    传统经典走高端

    现代创新被量产

    红木家具市场细分

    当面临产品同质化与消费口味转变的压力时,红木家具到底该继续复制历史做“啃老族”,还是挺起胸膛走上“创新”的道路?友联为家潘海英表示,百分百传统和创新改良可以是两条路,前一条路为了传承经典,后一条路则为了创造出更适合现在人使用,舒适又具这个世纪特有元素的产品。宣明典居傅军民也认为,虽然现在传统与改良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未来当生产制造红木家具的人更有思想、设计能力与文化素养也更高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呈现出平行状态。传承经典派走高端路线,供人鉴赏与收藏,而现代创新派则走大众化量产路线,材质不用太珍贵,但一定要改良得到位和有据可依。

    然而,在“啃老”还是“创新”的问题上,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即便“创新”也无法脱离先“啃老”的规律,其实对于内涵深刻的红木家具而言,“复制到位”并非一件容易事,现在市场中很多传统硬木家具都“复制”得粗制滥造、不伦不类。虽然创新是大势所趋,也将会自成一派,但在谈“创新”之前,更多人的任务是先将“复制”做好做透,这才具备“创新”的本钱,元亨利杨波如是说。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市场观察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