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引领当代创意联动低碳(2)

2010-04-12 10:29 来源:中国大城红木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低碳办公之创意

  走进美国JWDA建筑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办公室的隔断墙竟是图纸圆筒连接而成的。据悉,以往公司每年要废弃这样的纸筒约100只,而一个数码打印公司每年要废弃1000只左右,如今实现了废物再利用,也解决了公司各类图纸的存放问题。

  类似的废物再利用还有很多。这家公司的长条桌,其木材取自原上海吴淞炮台垫炮弹的枕木,桌面拼接后经刨光处理平整光滑,底面则保留了原旧木材的肌理。JWDA建筑设计事务所副总裁、注册建筑师柴之清认为:“废品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合理地利用是设计师的天职。”低碳理念主导下的创意从表象上看不怎么光鲜亮丽,甚至与常态下的美学标准相驳,但其探索实践的过程却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确立的过程。

  柴之清介绍,立足低碳,公司办公室进行了独具风格的创意,结果是不仅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效益,也使更多的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关注低碳。过去一个80名从业人员的设计公司每年耗电25万度,排放二氧化碳60多吨,折合每人排放800公斤左右,增加各类节能措施后可节省耗电将近一半。

  低碳家居之创意

  批量生产的家具大多用塑料制作以降低成本,其原料必须满足坚硬、价廉和可回收的条件。设计师和制造商正千方百计寻找和利用对环境无破坏和不依赖石油工业的塑料。

  加拿大设计师赛木尔在柏林他的实验室里尝试用类似土豆中的有机淀粉生产塑料,他用这种淀粉生产出了一种可降解的塑料,着色并灌注进模子后,生产出了各种各样不用颜色的家具。他用黏土和沙做的模具非常坚固,这种塑料很容易注满模具并最终定型。

  赛木尔说他的作品灵感源于19世纪的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这本书描述了森林中一间小木屋里自给自足的生活。设计师以这种模式为蓝本,研究在现代社会中低碳“自给自足自治的生活”。

  低碳生活之创意

  位于下萨克森州的云德村已经成为德国第一个“生物能源村”。它从当地获得的生物燃料以及植物废料中获取全部电力和热能。这意味着该社区中的农民不仅生产食物,他们还生产能源。

  这个村的村发电厂包含一个沼气厂,每年能够发电400万千瓦,这还不包括额外的生物质供热系统。地区供热网络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送到140户人家。多余的电力和热能被出售,带给村庄每年约80万欧元的收入,并且减少二氧化碳大约3300吨。


  类似的创意在崇明岛的桃花村也开始显现。崇明岛是上海低碳经济实验区之一,桃花村正着力打造成以创意农业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们在田野作画,把农作物作为颜料,根据不同作物的变化特性,设置一系列时间节点种植,作物的色彩随着时间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美,每种作物最美的时刻都能此起彼伏地呈现。

  桃花村“生态村落”行政区域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89人,是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县级生态示范村;在这里,“综合型生活污水自流增氧人工生态床”,是让污水通过隔油池等集中处理后排入河道的设施。一竖排齐整路灯是风光互补灯,白天变阳光为电能,夜里变风能为电能,十分生态。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市场观察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