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仙游的冷思考

2010-02-06 07:57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仙游的市场和当地的温度一样在零上30°)

    2009年11月10日,北京下了大雪。而在两千多公里外的福建仙游,笔者却在后悔没有多带上几身夏装,来应付这里零上30℃的高温。

    记得去年也是在这个时节来仙游的,当时看到仙游红木家具市场白坯家具、豪华展厅、终端客户增多的现象后,落笔写下《“三多一变”看仙游》一文。如今,再看仙游的“三多”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

(图2:贡品轩的展厅极尽华丽)

    大大小小的厂子依然是成天忙活着做活儿出货,在坝下的大街小巷里走上一圈,谁家手里也没闲着。如果说去年年底的市场转暖让仙游人乐得梦里都会笑出声来的话,那么如今的市场热已让他们习以为常了。

    “抱团儿”

    经这么一说,似乎让人感到仙游今年与去年年末没什么两样,市场不错,日子也不错。其实不然,如果你把眼睛和心往仙游深处里扎一下,就能感受到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在质上的,那就是人的心态与观念。

(上品橼的建筑在坝下可称一景)

    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危机刚过,小日子渐好,大家全忙着收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关上门,狠下功夫抓工艺;打开门,狠了命地抓客户。这也自然,谁不想把自己的小家捣鼓得热热乎乎的呢!现在则不然,仙游人开始把眼光往外看,往上看了。随便拉上几个厂子老板一聊,说的全是“大事”:他们关注政府的举措;关注全国市场的动态;关注本地市场的发展,更关注仙游在全行业中的现实地位和形象。可以说,在打造地域品牌上,如今的仙游人从上至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抱团儿”。

    今年9月底,由仙游县政府牵头,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组织的50余人的代表团驱车10余辆赴浙江东阳参加“2009年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年会”;10月又马不停蹄地过海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居家生活时尚展”。

    “协会组织这些活动,就是要展示一种风采,让全国的同行和客户都能看到优质的仙游产品与企业形象。另外,我们还成立了莆田市通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目的也是为助推仙游红木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机构的介入为会员企业解决   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难题。”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会长黄福华的话里透着一股志气和一份对于理解的期望。

    “抱团儿”不是坏事,相反,如果大家都是为了仙游的行业形象;为了产业的发展;为了企业的品牌,这团儿该抱,而且还应抱得更紧些,让政府、企业和协会拧成一股绳。
 

    场“水暖”之后

    凌晨1点,笔者被室外一阵嘈杂声吵醒,起身推窗而望,原本是一身的怨气却化为了喜悦。旅店隔壁的邻居,一家物流快运公司,正在深夜装车发货,满满的木箱中装的全是红木家具,连忙抓起相机透过镜头看到上面的发货地竟是乌鲁木齐。

    “这三个月发货最多,全是红木家具,而且发货地点也和以前不同了,全国二三级城市和新疆、西藏这些边远地区走货增多。”早上,这家货运公司的老板接受了采访。 

(深夜还在忙活着发运红木家具的货运公司)

    若说仙游目前的市场温度,应该是一种极易于“沐浴”的水温,且“温差”不大,尽管不断有“热水”注入,但仙游人已有了自控意识。危机以后,几乎每个企业老板的脑子里都植入了一个温度计,只不过每个企业对于温度的理解不同,“温度计”是否标准统一也是个问题。

    不管怎样,仙游红木市场和全国市场一样处于稳定而正常的上升期,这从价格上便可窥见一斑。尽管市场走货频繁,制造商的成品价格也缓步上调,但本地的原材料价格并未提升,一直保持在行内正常的交易线内,这证明受全国市场调整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已趋于稳定与明朗,伴着成品家具的价格上浮,制造商的利润开始积高。

    就产品类型而言,仙游市场的红木家具产品仍然以传统的仿古类型为主打,材质以红酸枝居多,这也代表了全国市场的一种需求。仙游现有红木企业(含工艺品)大小1600多家,其分类也日趋分明,如三福、贡品轩、上品椽、坝下明珠、飞鸿等依旧实力饱满,且在产品特质和经营手法上下足功夫。

    三福的产品开发步调加快,比如其还未投放市场的一款儿童床就颇具味道,据三福董事长黄福华称:“此款家具的开发初衷是希望中国的孩子能从小就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贡品轩巨制大柜上的精细雕工也在试图证明着品牌的力量。“我希望能将融苏、京、广三派特长于一身的‘仙作’打造起来,这也正是仙游人共同的期待!”看样子,贡品轩董事长林福星是下定决心了。

    至于许多中等规模的厂商则依旧守着订单生活,不过经历危机的洗礼后,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大有提高,手中的一批稳定客户是其能过上踏实日子的保障。
仙游还有一大批存活下来或新诞生的小企业,他们一边靠接大厂的委托加工订单度日,一边也维持着一些小经销商,他们的追求并没有上面两类厂商远大,够吃够喝,挺好!

    至于仙游人在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身份确认的老问题,仙游人做得很高明,许多企业是两不耽误。依笔者看,只要守住市场、诚信和规范三条准则,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也无需多议。

    总体看来,仙游产品仍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改良与创新或许就大多数的供应商看来还存在风险。

    日子好了,市场大了,供货多了,然而两个让仙游上上下下都苦恼的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而且越来越尖锐了。
 

    两个难题
    仙游属丘陵地带,人多地少。加之红木产业的发展势头劲猛,企业拓展空间的需求与土地稀缺之间便成为一对矛盾。

(开发中的宝泉工艺园区)

    “现在就是缺地,没地就不能建新厂,产量上不去,市场也受影响。”笔者所见过的老板几乎众口一词。看样子“土地”在仙游红木老板眼中比什么都金贵。

    其实一个令仙游老板们振奋和期待的项目早已进入执行阶段,“仙游宝泉工艺产业园”无疑是政府为企业做的一件好事、实事。

    “占地3130亩,一期占地面积1360亩,二期980亩,三期790亩。建设项目计划有标准化厂房、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名贵木材交易中心、仓储中心等,目前已完成了土地征用手续416亩,估计2至3年内投入使用。”仙游县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林爱新早已将宝泉项目烂熟于心了。
但对于仙游的红木企业来说,这2、3年间的日子又该怎么个过法呢?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张贴在榜头镇街头的各色招工广告)

    若问在仙游街头什么“小广告”最多?依笔者看当属各红木家具厂的“招工广告”了。统计一下,最缺的是打磨工。笔者未查到仙游红木家具每年的总产量究竟是多少,但就这一千多家企业整日里地忙活,产量一定惊人,家具订单多,家具就多,工人也得跟着多,这是明摆的道理。

    仙游县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陈少飞透漏了一个信息:“政府为解决用工和就业问题,准备筹建一所技术培训中心。”这的确是政府又做的一件好事、实事。 

    但用工紧张和技工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困扰许多红木家具企业老板的头痛事。
 

    两个关键词

    在仙游县政府,笔者采访了两位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及大力推广者,县政协主席何锦驰先生和文联主席连铁杞先生

(文联主席连铁杞先生回顾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发展的历史)

    说起仙游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大计,何锦驰浑身都透着劲头儿,他说:“要解决发展问题,首先是规划要有明确的思路与理念,在操作上要树品牌、建平台、抓服务。”

    本刊老友连铁杞则主张一个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多种平台的助力,这其中文化与宣传的功能决不可小视。

    他们的观点在两天后得到另一位本刊老友的认同,莆田市经贸委主任王加林先生希望社会多关注仙游,搭建好媒体、政府和企业间的宣传平台,同时,更不可忽视产业规划的重要性。其还称:不仅是仙游县政府,整个莆田市,甚至福建省对红木家具产业都极为重视,这个产业绝不是个小盘子。

    两个关键词在结束对仙游的采访后诞生了:“整合”与“规划”。其实“土地和用工”只是仙游红木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难题,目前仙游更需要资源的全盘整合;需要对项目的周密计划、运算以及对市场的统筹;需要各个层面的相互辅助;也需要一种全新理念的植入。仙游红木古典工艺家具需要像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壶那样风风光光地走出去,还要让天下人都识得;仙游更需要让天下人走进来,做到墙内开花里外香,这如何走出走入该是仙游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无论走出还是走入,这资源的整合与规划应是首要的,比如土地、技术、人才以及像九鲤湖、麦斜岩等旅游资源、木雕石雕资源,还有“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产业基础和无形资产等等,如何让它们不再“单兵作战”,而是组合成“军团”,打包“上市”,形成一列节节相通,节节产能的“动车”,这或许也是仙游的规划者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规划一旦成立,接下来的事情,就只靠一个字了:“办。”

公司标志
编辑:毛新华
连天红 市场观察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