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起伏 然而官场的队伍并不总是秩序井然的按照一个逻辑来行进,在“温良恭俭让”的含情脉脉的面纱之下,总会有另一套与街头殴斗类似的活动进行着。 在政治勾斗中,王莽曾经把自己的政敌例如淳于长挤走,也曾经力有不逮,一度败下阵来。公元前7年,成帝死去,但成帝没有儿子,结果,元帝的孙子刘欣即位,就是汉哀帝,这样就使其母亲傅姓一系亲属成了外戚,与王氏势力发生了权利之争。王太后为了稳定朝政,让王莽辞去官职。 于是王莽再三向皇帝请辞,终于获准。王莽于是很风光的在京城闲住了两年,在此期间,皇帝特意派中黄门到王莽家,以供差使。每隔十天,赐餐一次。皇帝又下诏,增加王莽名下的采邑人户。而且虽然王莽已经丢了官,却可以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朝见皇帝,朝见时的礼节一如三公。 两年后,王莽最终离开京城,回到了南阳自己的封地。这下子对王莽来说肯定是个大失败,他丢了官,远离皇帝,等于比被送回到政治梯队的末尾还惨,干脆就是被挤出了队伍。皇帝对他再好,也不可能主动每月一日和十五跑到南阳来见他。王莽,按北京人的说法就是,一边站着凉快儿去了。 但王莽没有消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坚信这只是暂时的安排,因为他在“中央有人”,他的姑姑王政君,也就是太皇太后的存在为自己的复职提供了条件。因此,王莽在休整之余,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着更长远的铺垫。他对名士更加礼遇,更加广泛的接触各方势力。同时,他总结经验教训,大概是对自己的排队理论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他意识到,一定要在政治梯队里往上爬的过程中,灵活应对。当他还是在队伍末梢的时候,因为还没什么权力,对别人构不成威胁,而且又是好人,模范,标兵,杰出青年,所以大家都肯把他往前拉。但是一旦他站到了队伍前面,政治生态链的高端位置,人与人之间的角力和残杀就残酷起来了。在这里,“温良恭俭让”的原则发生了逆转。王莽明白了,高处不胜寒,要保住大司马的位置,光靠当好人是不够的,还得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才行。 这期间王莽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这在当时本来不是大事,因为法律有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即使是冤杀,受点处罚便可以了事,但王莽借题发挥,他让儿子自杀偿命。说句公道话,做王莽的家人实在是很不幸的一件事,因为这家伙可以动不动就为了政治前途送老婆孩子上断头台。相比之下,吃穿不好被人当成家奴,只是小菜一碟。王莽不止杀过这一个儿子,后来,他还杀过长子王宇。王宇恐怕将来受到报复,反对王莽打压其他权贵,就想制造怪异现象来恐吓自己的老爹,好让他有所畏惧。王宇让人于夜晚拿血涂洒王莽的住宅,可惜被守门的小吏发觉,王莽捉拿王宇送到牢狱里,令服毒药而死。王宇的妻子吕焉正怀孕,被囚禁在监狱里,等到生小孩后再杀掉。按说“隔辈亲”,爷爷应该比较疼孙子。可是再到后来,等王莽当了皇帝后,他的孙子偷偷的自制皇帝衣服,在家里过皇帝瘾,结果被他发现后也立马杀掉。 王莽“大义灭亲”起来如此顺手,以至于他的亲戚们政治觉悟都非常高。司威陈崇奏报:王莽哥哥的儿子王光买凶杀人,王莽大怒,严厉地责备了他。王光回到家里,母亲对他说:“你看自己和王宇相比怎么样?”言外之意是王莽亲儿子王宇只不过泼了点狗血,就掉脑袋了,你这个当侄子的难道根王莽比亲儿子还亲吗?说完这娘俩儿就很自觉地自杀了! 安汉公,伪皇帝,真皇帝 王莽在南阳实际上没有呆太长时间,因为京城里的众多大臣纷纷为这个大家公认的好人求情,要求恢复他的官职。 恰好这年又发生了日食。日食这玩意儿在古代是很吓人的,人类不知道它的原理,就当成是老天发怒瞪眼的表情,是一种整个国家都要遭惩罚的征兆。所以一旦日食发生,就说明皇帝政事和中央政策有失误,结果触怒上苍。就连汉高祖吕后那么一个狠人,在她执政制国,统治相当稳定的时候,来了一次日食,她也立刻检讨,认为是自己这么干有违天和,所以上天搞了次日食来谴责她,提醒她。吕后都怕的事情,哀帝就更受不了,所以这次又成了为王莽说情的大臣们借题发挥的好借口。汉哀帝只好下诏将王莽召回京城。 王莽回京一年之后,汉哀帝死去,他也没有儿子,结果王莽在姑姑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做了新帝汉平帝的辅政大臣,就这样轻易的又回到了政治圈,而且位居前列,这使得王莽对自己的理论信心大增,同时他的政治胃口已经悄然扩大了…… 王莽开始在另一个层次上经营自己的形象工程。一年春季,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太后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于是群臣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使周成王获得白野鸡的祥瑞一样。姬旦活着时就被称为‘周公’,因此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与公爵爵位相称。” 越裳氏,据后来考证,是存在于在越南南部的一个部落。越南自古以来被热带丛林覆盖,即使越战期间,美国人疯狂撒“橙剂”,也才消灭了越南热带丛林的六分之一。可见越南的地理条件之复杂。何况汉朝是在两千年前,估计所谓的越裳氏还是在密密丛林里面与世隔绝的小部落,据说来献野鸡的人和汉朝人交流要经过几道翻译。而王莽竟然能知道,我们不得不惊叹他有这样丰富的考古人类学知识,即使按今天的标准,他真是个大学者了。这也说明,知识再多也不会成为累赘——假如你用的是地方的话。 太皇太后诏令封王莽为“安汉公”,这中间的曲折过程也让人喷饭。开始的时候王莽坚决推辞不受,要求封赏其他几个大臣。太皇太后再坚持,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还称病不上朝以表示决心。左右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硬改变王莽谦让的心意,只论功赏赐孔光等人吧。”王莽才肯起床。太皇太后依王莽的意见,下诏赏赐除了王莽之外的几个大臣后,王莽还是躲在家里不上朝理事。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克己谦让,但朝廷对应当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及时加以封赏,以表明重视元勋,不要使百官和人民失望!”于是太皇太后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于是王莽惶恐,不得已而起来,接受太傅、安汉公的封号。 王莽的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脚作风很让人作呕,但是一直非常有效。 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他不直说,而是建议皇帝广泛挑选合适的女子做皇后。太皇太后将此事交付有关主管机关办理,主管官员呈上众女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选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太皇太后以为他是诚心诚意谦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这其实也是防止近亲结婚生出弱智儿童,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决定。 王莽既然博学,估计也应该有优生优育的一些知识。 但他此时可不管这一套了。他背地里发动的平民、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宫大门上书的,每天有一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都要求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为什么单单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王莽再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就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是不应当的。”王莽只好说:“请察看我的女儿吧。” 在封王莽为安汉公的同时,其实还赏赐了他更多的土地,但是王莽屡次又是磕头又是流眼泪,死命不接受。最后导致了一场遍及全国的轰轰烈烈的上述运动——上书的前后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诸侯王、公卿、列侯和皇族被接见的,都叩头说:“应该赶快对安汉公加以奖赏。”要知道汉朝的国内总人口不过五千万,而且上书的人数统计如此精确,令人实在是哭笑不得。 王莽迈向皇帝宝座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九锡”。“九锡”就是赏赐给王莽的九样象征性东西,包括绿色的蔽膝和龙冠、礼服,用金玉装饰的佩刀,鞋头突出的履,有铃大车和套马,装饰着九束绦子的大龙旗,皮帽子和细褶白布衫,军车和套马,红色的弓和箭,黑色的弓和箭,立在左边的红色钺斧,立在右边的有金饰的戚斧,铠甲和头盔一套,美酒二卣,玉勺两只,九级青玉两枚等等,算起来其实远不止九样。这依据的也是远古的礼仪,象征皇家对他的无比信任和器重。为什么不直接叫“九赐”呢?这当然是为了增加一般人理解的难度,好显示这是古代的重礼。这次王莽没有推辞,立马磕头接受了。有意思的是,打那以后,历朝历代的奸臣要篡权之前,就跟皇帝要“九锡”。 有了这些无上的荣耀,王莽已经是处于权力的顶峰,基本可以呼风唤雨了。他也无需再耗费大量精力做好人,因为他好人的榜样经过多年的建造,已经象一座摩天大楼一样树立起来,再加上独揽大权,地位已经无人撼动。下面的称帝之路走得很轻松。 王莽称帝,使用了一种成本极低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符命”。符命就是一些神秘物体,上面刻着上天的旨意。它成本低廉,但威力巨大,自古以来,每逢乱世这玩意儿就蜂拥而出。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块白石头,上头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文字是“宣告安汉公王莽崐为皇帝”。符命的兴起,从此开始了。王莽使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同意,但是为时已晚,因为王莽的势力其实已经超过了皇帝家族。于是下诏书让王莽当摄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在一些其他场合也称“假皇帝”。这样一块石头就让王莽拿到了当皇帝的实权。但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皇位了。 广饶侯刘京奏报齐郡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属臧鸿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王莽都一概收下,然后拿这些东西去吓唬自己姑妈太皇太后,还说:“七月中,山东临淄县的一个乡长作了几个梦,梦见有声音对他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打发我告诉亭长:代理皇帝应当作真皇帝。如果不相信我,这个驿亭里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查看亭中,确实出现了一口新井。” 全社会的符命的制作进程在加紧进行。 各种各样的投机分子都冒了出来。梓潼县人哀章在长安学习,一向品行不好,喜欢说大话。他看见王莽居位摄政,就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应该是谁谁谁,而且这个家伙乘机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连将来的官职都写明了。这个铜柜最终自然是到了王莽那儿。王莽就拿这个柜子说事,直截了当的告诉姑妈王政君,他要当真皇帝。 王莽要当真皇帝的意图暴露后,太皇太后大吃一惊,但已经对王莽无法控制,朝廷上下已经到处都是替王莽说话的人。公元8年,王莽在他的党羽的热烈劝进之下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他的政治道路到达了一个顶点,虽然我们都知道后来他的荒唐改革,他对群雄并起的无力反抗,以及他悲惨的下场,但是谁说英雄一定要善始善终呢?从王莽在官场的轨迹来看,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他洞悉了那个时代的成功秘诀,而且大胆假设,积极实践,迅速成功。王莽的成功,是在官僚体系的复杂阶层中往上爬最终到达顶点的成功,是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自我炒作的成功,其秘密在于,在一个等级森严的队伍中,无论你排在哪个位置,都要想法使你下面的人往前推你,前面的人拉你,有了这一推一拉,你爬行的速度就会很快。直到今天,这条铁律仍然有现实意义,因为直到今天,等级仍然无处不在的出现在公司,机关的办公室里,厂矿企业的车间里,大学院系,中小学的年级,乃至幼儿园的大班小班里。我们的社会是这么拥挤,因此我们在各种事件上都要排队,排队买房,排队晋升……只要我们还在排队中,只要我们还不放弃在人生拥挤的人梯里多往上爬一格的小小野心,王莽就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