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的缺陷(2)

2010-07-05 14:30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二是最好让员工去书写自己的故事。变革故事(以五种方式宣讲)确实需要传达出来,但是,投入到传达变革故事中的许多精力最好是花在倾听上而不是宣讲上。人类天性中的某种特点:对于自己做出的选择,更愿意承担其后果。变革管理采用的一些常规方法低估了这种影响。让其他人自己去发现他(或她)已经知道的事情完全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并按照它去做呢?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剥夺了其他人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推动变革所必需的,它源于一种对答案的拥有感。

    三是采用具有“正面”和“负面”特点的变革故事,以创造真正的活力。“基于缺点和不足”的变革方法:甄别问题、分析错误所在以及如何改正它,制定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已成为在商学院讲授的一种最重要的变革模式,大概也是被大多数企业组织所认可的一种变革模式。但是,一个重点关注缺点和错误的变革故事会招致责备,并引起疲惫感和抗拒感,很难激发员工参与变革的热情和体验。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感觉总是比实际的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向”。这种情况导致了“基于建构理论”变革方法的兴起,该方法的变革流程是发现、梦想、构思,以及命运。采用这种变革方法的问题是,过分强调积极因素可能会导致愿景和影响被淡化。原因在于,作为人类的天性,更愿意为了避免失去已有的东西而去冒险,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东西而甘冒风险。对于促使行为发生改变而言,一定程度的忧虑是有帮助的。

    管理中的讨好现象

    1,不是超越,而是伪装。我国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个著名的左右铭:“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说一个人只有消除欲望才能变得坚强。做营销的就是对客户要投其所好。可是,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很聪明,老是想在职场上走捷径。又由于要超越自己,就要压制自己的欲望,而压制自己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他们就处处伪装自己,刻意包装自己,让上级觉得他很听话,很乖巧,是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的典范。而在私下,他们的真面孔却暴露无疑。

    2,不是做事,而是作秀。管理大师余世维曾讲过,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在不停的行动,一种在不停的辩解。辩解什么呢?这类人做什么事总是找理由,找借口,不愿脚踏实地。

    同时,他们往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别人做事评头论足。于是,经常出现在一个组织里做事的倒霉,不做事的升迁。因为做事才容易犯错,不做事永远不会犯错。他们不做事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干。他们在私下虽是袖手旁观,对做事的人指手画脚,但在领导、上级面前却非常卖力,拼命的表演。为什么这样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比别人精明。脚踏实地的去做事,出汗出力不一定有人,特别是上司看的到,而又比较辛苦。因为只有上司看到了,他才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栽培、提拔和重用。所以,就出现做事时被动浮躁,敷衍应付。

    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怎样在管理当中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呢?只要看行动,不要听他辩解。因为只有这样,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他都无法应付你。管理,过程一定要关注。因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管理就是如履薄冰。对于要想真正追求卓越的下属,就要真正超越自己,要真正树立为自己工作,为自己打工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事,你的职业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