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软件视弹性管理如“烫手山芋”?(2)

2010-06-17 15:01 来源:管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个性应用蜻蜓点水

    谁都知道,客户的个性化应用是绝对存在的,而通用管理软件的弹性功能却是相对实现的。因此,实际上标准化与个性化这对矛盾不可能彻底解决,它永远都会存在。那么,我国管理软件的弹性改造走到今天已经有了五年多的时间,由于开发成本相当高,技术难度也相当大,加之客户反映的褒贬不一,期间起起落落,有的已经淡出这一领域,有的虽仍在坚持着,但市场获利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他们一如弹性管理的孤独守望者。

    也就是说,客户现在软件应用,对有实力者,首选的自然是定制;对实力弱或更看中成本的,也就靠通用软件凑合着过日子;真想追求点个性应用而又讲成本的,也就只有“蜻蜓点水”了。

    这其中,北京某区财政局最具典型性。该区有上百个行政事业单位,每一个单位核算方式都不一样。如果用传统的采用固定模式核算的软件,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二次开发又少则数月,多则达数年,而且成本相当高。最后,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出发,他们创新性的选用了国内某家平台型管理软件。这样满足其需求时间被大大缩短,成本也大幅下降!但是他们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说,实际上每一种应用都非常简单基础,不敢深入,一深入就涉及到个性开发了。

    而更多的就是买一套通用管理软件实现基本应用就行了,这也是我国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吧。其它典型应用则是如下两种情况:

    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火锅集团企业,其不单有火锅餐业,而且还有生产火锅底料的生产性企业,其物流、生产非常个性化,又想实现集中化管理,一套通用ERP根本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这家火锅集团在决定上信息化后,也是从节约成本出发,想上平台型管理软件。但在了解以后,该企业发现还是与其应用有差距。没有办法最后只能选择国内管理软件商的定制,但其整整耗去了二年时间,耗用成本上百万。

    还有一家特大型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其个性化需求,他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择了国外的ERP,前后耗时四年多不说,还要接受BPR的阵痛。他们的老总说这主要是为了国际化。

    总之,虽然国内管理软件商和不少客户都认可管理软件开发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信息化工具,03年掀起的那一场平台运动热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是在中国的现实写照就是,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多少有点像“烫手山芋”。

    弹性管理的发展观

    当然无论如何,弹性管理融入管理软件,它还是顺应了企业的发展规律。具有弹性管理思想的管理软件,也将成为一种应用趋势,同时推动信息建设向前发展。

    其实,国外像SAP、ORACLE等管理软件公司在更早的时间,就已在管理软件中使用了“弹性管理”技术。但由于他们不了解我国的管理实情,致使我国企业不能很好运用。因此,要让我国企业真正运用好管理软件,还得本国软件厂商不断去探索和创新。

    一个必然的结局是,弹性管理引入管理软件以后,为弹性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又是企业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人员管理、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投资决策、工资管理以及绩效考评等等,与没有引入信息管理时,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组织有了管理软件,使各种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造成决策周期更短,企业之间竞争必然愈发激烈。只有不断去创新管理,使其更具“弹性”,企业才能求得发展而立于不败之地。

    事物的发展也正是这样。通过管理实体与管理手段不断的相互作用,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

    附:弹性管理的由来

    弹性管理,就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早些年就有学者在比较了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企业之后,指出了今后企业管理弹性化的趋势。80年代的美国企业,规模大,组织分工细,内部缺乏沟通,管理集权程度高,灵活性差,而日本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还随着业务需求,及时扩充或收缩某些部门。随着日本企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企业管理中的弹性也开始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