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才激励之道(3)

2010-05-14 09:38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第三步,明确激励标的物,引导员工的努力方向。激励要发挥调控激励对象行为的功能,必须明确激励标的物。一个合理的激励标的物必须满足两个主要条件:其一是与企业战略目标存在高度一致性;其二是能够被激励对象的工作努力所影响。结合S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做大销售额,增加市场占有率),我们以销售额作为激励标的物,运行规则如下:

  员工未来的总激励额度随销售额的实现程度而变动。考虑到销售额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合S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我们设定,销售额每增长一倍,总激励基金增长0.6倍(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员工的角度讲,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得越快,个人未来的获益也越多。这无疑将引导员工共同努力做大公司的销售业绩。

  第四步,分阶段推进激励方案,强化对激励过程的监控。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监督人缺位的现象非常严重。如何妥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是人才激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长期激励的实施可以促使员工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但对激励过程的监控依然不可或缺。结合S公司的工作性质,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对员工预期行为的监控:

  第一,分阶段实施激励计划。为防止一劳永逸的现象发生,激励计划分阶段实施。即假设某激励对象经评估后应在激励期内获得100万(股权或现金),则第一年计划授予30万,第二年计划授予30万,第三年计划授予40万。第二,分等级兑现激励成果。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对应的兑现倍数依次为:1.5倍、1.2倍、1.0倍、0.8倍、0倍,即个人成绩越突出,实际兑现的收益也越多,而一旦发现某员工有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其激励资格将被取消。

  作为弱势群体的员工,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方面,更多考虑的是风险。一般来说,员工的努力划分成两块,一块贡献给了所在的企业,为了拿薪水而养家糊口;一块预留给了未来的企业,为了离职后能够另谋生路。所以,员工所能感受到的信任感越差,他预留的劳动努力越多,自然贡献出来的也就越少。

  概而言之,激励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但须同时兼顾“人性”的特点,成功的人才激励应以有效调控员工的未来行为取向为主导,脱离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管理主题来实施所谓的“人才奖励”,必将是“人”、“财”两空。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