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不买中国银行股的原因揭秘(2)

2010-05-09 08:31 来源:管理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国银行营销和一些国际性银行的营销相比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也是不系统的、非理性的、非专业化的。虽然本土银行也开始重视起了营销,从店堂里各种精美的宣传小折页到街头的灯箱广告招牌;同时也重视起服务来,从改善整个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到推出一系列针对顾客的便利服务措施,但这一切也只是局限于以零散点的形式而并非是以整体营销战略的意念面介入的,由此也使得银行的品牌传播表现不够创新,营销手法也显得过于单一,整个营销和宣传看上去零敲碎打不成气候。

  谭小芳老师近期银行业的课程排的很满,其中又以服务营销、服务管理、服务技巧方面的培训和咨询为多。谭老师在咨询培训、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银行营销问题解析如下:

  1、品牌传播手段单一管理乏力

  2、收费之争彰显银行营销缺失

  3、银行服务成为营销“软肋”

  4、应变僵化缺乏营销专业人员

  5、广告诉求没有深入消费者内心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诫我们:“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只要回头看看其身后的顾客队伍有多长就一清二楚了。”(这个“顾客队伍”显然不是指我们国有银行中长长的排队人数)每一位银行家就是为其身后源源不断的客户队伍在孜孜不倦地开拓市场。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结识了新朋友,忘记了老朋友;

  奖励了新客户,冷落了老客户;

  新客户在流入,老客户在流失。

  就像一个“漏斗”,为了保持漏斗的一定盛水量(客户量),要弥补不断流失的老客户就要不断地注入新客户。仅仅堵住“漏斗”是不够的,必须更换经营模式: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由推销产品转向营销产品。

  谭小芳老师认为——银行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缩点。因此,客户投诉应视为银行资产而不应视为银行负债,高明的银行家应把客户投诉作为银行重要资源来经营。银行如果认为客户不投诉是因为我们服务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大部分客户吃了亏也不会吭声,没有消息一定就是坏消息,客户早就离你而去。

  例如,某市一位张姓储户在一家银行取款后仅1分钟又将钱存入银行,连十字封条也没打开的1万元里竟然发现1张假钞,居然还被银行不分青红皂白地没收了。这些情况都被银行监控器一一记录。投诉得不到处理之后,气愤至极的张姓储户将银行告上了法庭,认为储户给银行假钞要没收,银行给储户假钞则不处理,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把中央银行一并告了,称“假币收缴机制失衡”,对银行假钞流落到储户手中的情况没有做出明确的处理规定。虽然此事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不了了之,但是这件事在当地对那家银行还是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在客户服务的理念方面,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建议我们银行业者不妨学习美国的一家汽车修理厂,他们有一条服务宗旨很有意思,叫做“先修理人,后修理车”。什么叫“先修理人,后修理车”呢?一个人的车坏了,他的心情会非常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先关注这个人的心情,然后再关注汽车的维修,“先修理人,后修理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常常被许多客服人员所忽略。

  总之,谭老师认为,银行业的客户服务如果真正达到“破茧化蝶”——可以说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银行必须以高品质的服务与营销策略打造银行的优秀、强势和持久的品牌。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