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明式家具文化艺术也备受世人瞩目。小编认为,对明式家具的理解不应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美,更需对其发展历程追根溯源。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16世纪这一历史时期越来越受到当今文化学者的关注。因为这一时期,亚欧大陆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东西方人文意识转变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此时欧洲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即反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宗教神学体系,而礼仪之邦的中国也呈现出文化艺术的新气象——文艺的市民化,儒、道、佛与市井文化融合。新观念的迅速生长,使这一时期许多具有民主进步的思想家,或成为儒家的异端,或以儒家的正宗面目出现,明式家具就产生于这一人文意识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此时,在市民文艺中表现出日常世俗的现实主义,在上流阶层表现出反抗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辅相成,从明嘉靖一直到清乾隆时期,国人在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思想等方面都出现了波澜起伏的新思潮,文化与思想的进步,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等方面的观念和要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自明中期至明末的一个多世纪中,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地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与苏州当地的文人一起,热衷于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设计和兴建私家园林,以享受天趣自然之怡。文人希望隐逸在琴棋书画、燕乐吟唱的“城市山林”般的生活之中,在休闲的环境里谈古论今,鉴赏书画,陈设三代铜器,或饮食,或小憩,感受舒适惬意的人生。
史料表明,明式家具正是随着江南园林雅室建造而流行起来的,是从文人书房中走出来的家具,它们与江南文人及其儒雅的生活情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弟子周公瑕曾在日常使用的一把紫檀木靠背椅上镌刻一首五言绝句:“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此外,江苏南京博物院珍藏的一件明万历年间制造的书桌,腿部也有“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尔为冯(凭),逸我百年”的刻款。这里的一椅一桌,一木一石,让文人感受到一片清雅闲适、延年益寿的情怀。从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在生活中凭借明式家具传达出的自然和谐、身心和谐的理念,以及主人与家具互为朋友的和谐观念。

比利时洛朗王子在《永恒的明式家具》一书序中说:“秉承丰盛发达的优秀文明,明初的帝王勇于开创,既稳固国基,亦民阜物盛,具有创意的工匠,尤以家具匠为然,彼等致力参与,使开创有成。”
明代以来空前繁荣的江南经济,波澜壮阔的文化气象,文人的生活在崇尚奢华的社会生活中体现出了其自身固有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观念,使他们的物质生活在精神文化的浸润中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光辉。明式家具是经济文化繁荣的产物,更是古代文人对物质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的结果,是江南文人的美学思想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赋予优质木材以造物的灵性,使家具的造型、工艺和装饰皆表现出新颖的风貌。
试想当时文人的生活,在反对虚伪、矫饰的文化背景下,在追求身心自然和谐的苏州园林环境中,院外是繁荣的商业街市,居室中是简洁质朴一片本真和浪漫。文人士大夫以其传统文化观念和时尚美学对家具施之审美影响,推陈创新,通过明式家具引领了优美、清新、自然、和谐的新潮流。而这一潮流的造物旨意又体现在一个“文”字上,是这种“文”化的物质,才让我们看到那些家具时总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体会到明式家具文化的永恒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