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是古典家具大家族中的“闺秀”之作。不同于大多数象征尊严、权利、地位的“男权”坐具,它别出心裁地以女性化的圆润、婀娜、秀美展现出了古典坐具的别样风华…… 绣墩的美,首先在于其形制的独树一帜,国人向来崇尚平衡、方正的肃穆美,古典坐具秉承这一理念,通常表现为四平八稳,以“方”为其形。而绣墩却“背道而驰”,以一种独特的圆润形象出现,外形秀气、体型小巧,比起方方正正的座椅多了几分女性化的秀美。 ![]()
明嘉靖·五彩双龙花卉纹绣墩
坐墩的实物雏形产生于唐,唐代是坐具开始萌芽的时期,国人开始向垂足而坐的阶段进化,同时佛教文化异军突起地融入了中原文化,古典坐具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封建统治者受到了神佛的启示,将自己喻为神佛派到人间的使者,自然坐具也要向神佛的坐具靠拢,于是在佛祖莲台的启示下,绣墩开始被称作“基台”或“荃蹄”。据可考资料显示,最早有证可考的绣墩形象出现在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在画中可清晰地看到,此时的绣墩其造型如鼓,外面覆盖着锦缎一类的织物。体形较大,已经属于相对成熟的坐具。![]()
《韩熙载夜宴图》
对于红木绣墩而言,如今存留下来的多为圆形,其中,清代京作绣墩极有特色:它纹饰精美、雕工复杂,取消了常出现在明式绣墩上的夔龙、螭虎纹,而以蟠纹、夔凤纹、兽面纹、雷纹、蝉纹、勾卷纹等作为替代,使绣墩在大家闺秀的气质之中多了几分富贵与庄严。![]() 云头纹五开光坐墩
绣墩这一充满女性美感的坐具,用圆润和秀美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华,不仅可以作为厅堂坐具,亦可以放在室外,随性享受户外情致。它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身,不仅可休憩小坐、骋思怀古,亦可作为一件美观、雅致的工艺品,映照古典,书写风流。
西洋花坐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