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的《烫手的红木》节目中,客观阐述红木行业原材料稀缺等因素造成红木家具价格疯长的现状,并详细解读了其中原因。我国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杨家驹教授在节目中指出:“在国际上有不少树种同样适宜制作传统家具,材质上也很不错,甚至完全可以超过33种红木原料之外的某一些树种。”这一专家论点与节目中受访的连天红(福建)家具有限公司开辟新型材料的企业规划不谋而合,成为央视此次深度报道的一大亮点。 红木原材料稀缺是行业固有的特质,加之近年来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纷纷收紧红木等名贵木材的出口,产品价格也因为货源紧缺而一路飙升。2005年起小叶紫檀从每吨15万元暴涨到75万元,越南黄花梨从每吨20万元涨到120万元。飞涨的价格直观体现了原材料稀缺的行业瓶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古典家具的材质更新,谋求长远发展。
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连天红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告诉记者:企业每年要投入三到四亿的资金在原料储备上,因为是国内一线企业,尚且具备这个实力。但如果原材料暴涨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下去,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突破原材料瓶颈,亟待像连天红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进行行业正确的健康引导。 |